张飞死因真相:张飞的死是被刘备算计的吗?( 二 )


刘备作为首任兄长、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取代“家天下”的寡头政治,它会直接威胁到刘禅的继承权和统治权,竟至破坏整个皇室宗派的单姓血统 。不要说将来做天子,就是止步于汉中王、西蜀帝王,刘备也不想三姓共治,何况刘禅在所有亲子与义子中又不具备任何竞争力 。(此前他之所以愿意结拜异姓兄弟,是为了体现仁义、包容和开明的刘家新形象,骗取第一桶金 。而罗贯中虚构这一事件的用意则是为了提供一种破除家天下的解决方案,以悲剧的方式启发后人 。)
大哥毕竟比三弟有才,他早已想好了消解化学兄弟的化学方法--与“结义”相反的“雪仇” 。先将兄弟暗中送给对手杀,再以雪仇的名义获得独生 。只要说是为了报仇,谁还会要求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呢?结义盟约自然解除 。同时还赢得了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与民心 。这都是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 。正因为报仇是假,夺天下是真,所以刘备在杀死所有仇人之后还要继续进攻吴国 。(他的战略与诸葛亮相反,是先灭东吴,再统一全国 。)刘备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既能将兄弟结义提升至替天行道的辅国大义,又能将兄弟之仇演说成不共戴天的灭国公仇 。且看他是如何制造兄仇的 。
刘备的另一种才华是善于借力,当初结义是为了借力羽、翼起飞,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沉重的翅膀并获得两重孝 。那么,该借何人之力呢?无需另请高明,非诸葛亮莫属 。第一,诸葛亮也有杀羽除飞的图谋,志同道合,不会泄密;第二,诸葛亮擅长心理战和远程战,常在笑里藏刀之后敷以悲伤的眼泪,干净利落;第三,诸葛亮精通各种神鬼之道,能将阴谋陷害伪托成上天旨意,无人生疑 。刘备亲眼见到诸葛亮杀同僚庞统时就是这样做的 。
三、诸葛亮放纵张飞的偏才,先使其小成,再使其大败
诸葛亮果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只对着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性格缺点温柔拍打几下,就让他们死于非命了 。
关羽的正才是义,却偏好逞勇,缺点则是“刚而自矜”;张飞的专长是勇,却偏好耍智;缺点则是“暴而无恩” 。
诸葛亮告诉我们,若想成全一个人,就帮助他发挥专长 。诸葛亮给关羽镇守华容道的机会,便让他义满天下;诸葛亮给张飞树林中可埋伏军马的启示,便让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勇退曹家百万兵 。若想毁灭一个人,就膨胀他的偏才 。与由善性决定的正才不同,偏才往往由后天的欲望驱动,一旦放纵,就会让人自我陶醉,暴露出缺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譬如,关羽在接到孔明送来的五虎上将第一员的勇名后就说:“知我者惟孔明也” 。以为自己真能威震华夏了 。张飞在瓦口关接到孔明送来的三车成瓮的美酒,计取张颌之后,就以为自己独得孔明之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酒神加智神,愈加纵酒贪杯 。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 。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仍喜欢别人吹捧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全才自居 。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与陈寿的观点有所不同 。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是“以短取败,理之常数也 。”罗贯中则认为他俩的失败既有性格内因,也有被他人恶意诱导的外因 。在罗贯中看来,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个性原本是可爱的,甚至是有益的 。关羽因为好勇而“千里走单骑”,因为刚矜而“土城约三事”;张飞因为好智而“陆路取西川”,因为粗暴而“鞭打督邮”(“义释严颜”还说明他原本能做到暴中有恩),均成为了千古美谈 。这说明个性本身没有长短之分,太过了才会变成缺点,变成取败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