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容易被人们忽悠的齐宣王与典故滥竽充数( 二 )


齐宣王说:齐国地处偏僻,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兴旺社稷的长远计划 。幸好有你这样高明之人前来指教,我愿意以国家社稷来侍奉秦国 。同时还献给了秦国出产鱼盐之地三百里 。田姓齐国在齐宣王的父亲田因齐(齐威王)时代,伐魏救赵存韩,开疆拓土,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并开始称王以号令天下,被谥号为“威” 。他的儿子开始的时候伐燕、灭宋,同样威震天下,秦国不得不和齐国相约共同称帝 。只有夹在中间的这个宣王田辟疆没有大的作为 。虽然说,天下大势最终要走向统一,而这个能够统一全国的国家只能是秦国,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君主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比如说那个楚国,直到陈胜起义,人们还在说“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为什么?人们赞赏楚国的所作所为,根本看不起齐国这样的不战而降的行为 。
回到齐宣王时候,苏秦说的很对,但他不是齐国的臣子,也不是到齐国来谋差事求发展的人,就因为他说的话正确就把国柄交给他吗?或者说,合纵成功了,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同盟关系中放弃自己独立的自主权吗?张仪虽然稍后于苏秦,但这时候齐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吗?从张仪的话语当中,显然没有 。张仪说的话对不对呢?可以说是有对有不对 。对的是韩赵魏这三个被称为“三晋”的国家都受到了秦国的欺凌,有的割地给秦国,有的土地被秦国侵占,国力变得越来越弱 。不对的是,既然连张仪都认为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韩赵魏三国会听从秦国驱使来讨伐齐国吗?即便真是这样,南面的楚国就不能牵制韩魏,北面的燕国就不能牵制赵国吗?强大的齐国如果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所在,看清天下形势,采取正确的外交手段,是完全可以和秦国抗衡的 。但是这个齐宣王毫无主见,谁来忽悠他他就听谁的,使齐国丧失了借机崛起的好时机 。到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执政时,又反过来一味呈强,穷兵黩武,恨不得一口吞并天下,终于被六国联军打败 。齐国最终真正成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国家,到秦国扫平六国时,兵不血刃就占有了齐国 。齐国没做抵抗就投降了秦国,这在当时来说可能是避免了伤亡,加快了全国的统一,但作为对于后人的启示教育,有的只是反面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