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圣人孔子身后的女人结局有多悲惨?( 二 )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名伋,有些古籍写作“急” 。子思学于曾参,他对妻子的态度比孔子、曾参还要绝情 。《礼记·檀弓上》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为被休弃的母亲服丧)乎?’曰:‘然 。’‘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急则安能?为急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急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 。’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子上是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名叫孔白 。子上的生母被父亲子思休弃 。其生母死后,子思却不许子上为之服丧 。子思此举显然不符合丧礼,因此弟子问子思:“从前您的祖父允许为休弃之后的生母服丧吗?”子思回答说:“是的 。”弟子又问道:“您不让孔白为生母服丧,这又是为什么呢?”子思辩解说:“从前我的祖父没有什么礼仪失误,礼仪该隆重的就隆重,礼仪该从简的就从简,我怎么能做到这样呢?我的妻子是孔白的母亲,不做我妻子的人,就不是孔白的母亲了 。”子思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认定儿子的母亲,但他却没有想过,孔白与其生母的母子血缘关系,并不因为他的休妻行为而消失,孔白的生母可以不再是他的妻子,但她永远是孔白的母亲 。
子思不准儿子孔白为生母服丧,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自己的道德境界比不上祖父孔子,因此,可以不像祖父那样允许儿子为生母服丧 。其实,子思不让儿子为生母服丧的真正原因,是他对这位被自己休弃的前妻刻骨铭心的怨恨和厌恶 。他出于厌恶而休妻,甚至在前妻死后仍不能化解心中的怨恨,以致他蔑视传统丧礼的规定,断然不准儿子孔白为生母服丧 。可见,在对待妻子的态度上,子思的心胸是多么狭隘 。子思此举竟然为孔门立了一个规矩,此后,孔氏子孙就不再为被休弃的母亲服丧了 。
孔子、曾参、子思之所以对妻子薄情,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赋予了男子太多的权利,而女子的社会地位特别低下 。甲骨文中的“女”字,就是一个双手交叉、两腿弯曲、跪在地上的女子形象 。女子向谁而跪呢?她跪的对象应该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男性 。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是柔顺、服从 。《仪礼·丧服》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故父者,子之天也 。夫者,妻之天也 。”既然丈夫是妻子的“天”,妻子对丈夫要绝对地服从,那么丈夫对妻子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所以,尽管孔子、曾参、子思对妻子异常刻薄,但这是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赋予他们的权利 。时至今日,社会伦理道德已发生巨变 。从今天看来,孔子师徒对待妻子的态度显然是缺少人情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