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写给梦中情人的情书( 二 )


蒲松龄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非常欣赏的才女不被重视,不被怜爱,甚至被冷落,胸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然而他却不能去照顾青霞,因为“罗敷自有夫” 。蒲松龄对顾青霞一见生情,日久弥深,却只能把感情深深地埋在心中 。有时实在忍不住了,蒲松龄便写诗来宣泄心中的不平 。从《闺情呈孙给谏》组诗中,就可以看出他心中幽怨的“闺情” 。当然,蒲松龄的“闺情”是代孙蕙没有带到身边的顾青霞写的,诗里说,“千里萧郎去未旋”,“薄幸不来春又暮”,“泪中为写相思字”,“晴窗睡起娇无那,倚遍东风十二阑”……所有的诗句都表达一个意思:江南美女已经成为了弃妇 。
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蒲松龄四十二岁时又写下一组诗,在题目上明确注明是写顾青霞的 。在《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这首诗里,写顾青霞给孙蕙做妾时年龄尚小,“当时垂髫初见君” 。孙蕙是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到宝应做知县的,此后不久顾青霞成为他的侍妾,年纪大约十五、六岁,比孙蕙小一半儿 。顾青霞既擅长书法绘画又能吟诗作对,因而受到孙蕙身边其他女人的妒嫉和陷害,心中十分痛苦 。“书法欧阳画似钩,谁知才思更风流 。卓尔妒妇如相见,不敢高吟赋‘白头’ 。”实际上,当时的顾青霞已经被排除在孙蕙最得宠的女人之外了 。孙蕙在京城做高官之时,顾青霞就孤零零地被丢在淄川孙家所在的荒凉小山村里,整日以泪洗面 。“今日使君万里遥,秋闺秋思更无聊 。”这句诗把顾青霞此时此刻的孤苦无助描写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
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蒲松龄四十七岁时,孙蕙和顾青霞相继撒手人寰 。当时孙蕙死后,他的姬妾大多散去,而顾青霞却留在孙家,过着更为寂寞孤独的日子,不久便香消玉殒,终年仅仅三十三四岁 。顾青霞多愁善感,偏偏遇到孙蕙这么个花花公子,长期的孤独的生活和郁闷的心理造成了她的英年早逝 。面对顾青霞的悄然去世,蒲松龄深情地写了一首题为《伤顾青霞》的悼念诗,表达了他内心伤心欲绝的真实情感:“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 。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
这首诗把蒲松龄的感情暴露无遗 。他对顾青霞之死不是一般的惋惜,而是极其痛心,以至于要在“牡丹亭下吊香魂” 。这分明是在表示,他今生未能和顾青霞结为连理,但他寄希望与顾青霞来世再结情缘 。不论是“燕子楼”,还是“牡丹亭”,都留下古代男女生死相恋的香艳故事,历史上文人凡提起不论是“燕子楼”,还是“牡丹亭”的,没有不说到“爱情”二字的 。然而,蒲松龄对顾青霞的爱情,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隐藏肺腑却表现得强烈而执著 。但也就是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数十年间一直影响着蒲松龄的创作,直接影响到《聊斋志异》这部历史名著的诞生,如《连城》、《宦娘》、《绿衣女》、《连琐》、《林四娘》、《白秋练》、《狐谐》等名篇无不是受到顾青霞生活的影响 。
《连城》是《聊斋志异》中最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之一,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知音之恋 。男主角乔生献给女主角两首诗,其中之一是:“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 。”这首诗对连城、乔生之间那场感天动地的恋情有着重要的促成作用,而这首诗就是蒲松龄原封不动地从组诗《闺情呈孙给谏》中搬过来的 。如国说《闺情呈孙给谏》是描写顾青霞的,那么笃于爱情的连城就是顾青霞的化身 。但连城爱上的却不是什么高官贵人,也不是什么豪门公子,而是蒲松龄式的穷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