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帝王:光绪之死竟成为大清千古疑案( 二 )


从时间上看,两段记载有相互补充与重合之处,但宫中密闱,非外人所能探知,其中是否有隐情,只能说是千古之谜 。作为历史事实,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这两个大清帝国的权力象征者和实际掌握者在戊戌政变后一直是矛盾重重,虽然他们在血缘上为伯母侄子及娘姨外甥的血亲,但在政治上,他们又是竞争对手 。在这场皇宫的权力斗争中,光绪从小就处于劣势,在最后的十年中更是郁郁寡欢,饱受打击 。到最后,两人的竞争变成了身体和生命存续的竞争,体弱多病的光绪和年迈衰败的慈禧展开了一场时间上的持久战 。
1908年,两人都意识到自己不行了,但都盼着对方先死 。十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与光绪在西苑勤政殿召见大臣(也是最后一次),据那天被召见的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说,“太后神态疲惫,据说几个月的痢疾腹泻不止 。而皇上脸色晦暗,说话声音无力,靠座位中间垫了几个靠枕,才勉强支持” 。看来,两人在这个马拉松式的争夺中都已是筋疲力尽,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 。
很可惜,先倒下的却是光绪 。无可否认,光绪的一生是不幸的,正如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说的,“缅怀先帝御宇不唯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人生苦短,血色残阳,也许只有死去,光绪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
网络配图

光绪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死亡之日又恰好在慈禧咽气的前一天 。对此,朝野人士议论纷纷,猜测里面可能的隐情 。据《清宫琐谈》(清宫太监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弥留之际,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两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 。光绪在死前曾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周某见光绪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知道光绪是饿急了,但环顾周围,实在是没有吃的 。后来,光绪帝便渐无声息了 。
启功也曾谈及其曾祖溥良的一件往事:当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传出“快不行了”的消息后,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和其它相当级别的官员也都昼夜守候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之外,以防不测 。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就举哀发丧 。由于慈禧太后得的是痢疾,从病危到弥留之际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守候的大臣们时间久了,都有些体力不支,便也顾不得大臣的礼仪,或坐台阶上,或依靠在廊柱边,大家一副疲困不堪的狼狈相 。就在宣布慈禧太后“驾崩”前,溥良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寝宫中出来,他便上前问这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说:“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满语“酸奶”的意思) 。”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帝驾崩了 。而这边屋里的那位还捱了一段时间才算完,也不知道里面是真死了,还是密不发丧,非要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 。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 。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帝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帝毒死 。这种说法虽貌似事出有因,但以袁世凯当时的势力毕竟难以接近宫廷,因而也没有什么可信度 。
【不幸的帝王:光绪之死竟成为大清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