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八面的大唐战记:玄甲天下,四方来朝( 七 )


高丽、百济、新罗立国在一个半岛上 , 因为互相攻击 , 招来唐朝的侵略 。因为唐军侵入 , 百济灭亡 , 新罗扩大 , 形成南北两国对立的形势 。高丽民众反抗强大的唐朝 , 表现出坚强的斗争精神 , 统一全半岛的事业终于由高丽国来完成(五代后唐时 , 高丽大族王氏重建高丽国 , 灭新罗国) , 趋势是自然的 。三个国家都有接近汉文化的本国文化 , 新罗国尤为接近 。汉文化唐时从百济、新罗间接传入日本 , 在文化流通上 , 百济、新罗是有贡献的 。
日本——西汉时 , 中国与日本已有往来 。东汉光武帝给予日本国王金印 。两国正式往来 , 应当从东汉初年算起 。三国魏时 , 司马懿灭辽东割据者公孙渊 , 日本与魏又有正式往来 , 据《魏志》所记 , 日本使者来魏凡四次 , 魏使者到日本凡两次 。至南朝时 , 日本使者来中国 , 次数大增 。儒学、佛教以及手工业者从中国、百济、新罗进入日本 , 对日本文化起着启蒙的作用 。
隋统一南北 , 国威大盛 , 日本从隋吸取汉文化 , 也表现高度的热情 。自六○○年(开皇二十年)至六一四年(大业十年) , 日本使者来中国凡四次 , 隋使者去日本一次 。六○七年 , 日本使者带来僧徒数十人 , 隋炀帝命裴世清到日本报聘 。六○八年 , 裴世清回国 , 日本派留学生、学问僧八人随裴世清来中国 。这些留学生学问僧到唐初才先后回日本 , 成为推动日本文化前进的有力人物 。
日本大规模吸收汉文化是在唐朝 。据史书所载 , 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 。每次总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附使船同来中国 。如六五三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 日本派出两批使船 , 每批各有留学生、学问僧一百二十余人 。七一六年(开元四年) , 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五百五十六人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 , 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五百九十四人 。六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 日本使船总人数有九十余人 。八三四年(唐文宗大和八年) , 日本使船总人数有六百五十余人 。至于附商船往来的日本学生和僧徒 , 为数也不会少 。唐时汉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佛教的各个宗派 , 大体上都移植到日本 , 给日本文化以巨大的影响 。唐后期商业发达 , 唐商船经常来日本 , 见于记载的多至数十次 。足见两国经济上也有重要的关系 。唐与日本往来 , 态度都很友好 。例如开元初年 , 日本使者请儒生授经学 , 唐玄宗使四门助教赵玄默到使者寓邪传授儒经 。七七五年(唐代宗大历十年) , 日皇授遣唐使节刀 , 告诫使者说 , “卿等奉使 , 言语必和 , 礼意必笃 , 毋生嫌隙 , 毋为诡激 , 判官以下违者 , 便宜从事” 。唐玄宗变通“礼闻来学 , 不闻往教”的惯例 , 选名儒就寓邸授经 , 满足使者的要求 , 不因国家强盛而表现骄吝 。日皇因唐丧乱而预戒使者 , 不许有非礼行为 。两国统治者彼此以善意相待 , 反映了两国人民友好的愿望 , 是值得表扬的 。
四 西方
吐谷浑——隋场帝灭吐谷浑国 , 设置郡县 。隋末 , 吐谷浑伏允可汗收复故地 , 攻击隋边境 。唐初 , 伏允仍经常扰边境 。六三五年 , 唐太宗使李靖、侯君集等率兵分六路进攻吐谷浑 , 伏允大败自杀 。唐立伏允嫡子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吐谷浑国可汗 。六六三年 , 吐蕃攻破吐谷浑 , 吐谷浑可汗率部属逃奔凉州 , 吐谷浑亡 。从此唐与吐蕃接境 , 军事接触以外 , 还有更多的文化和经济接触 , 有利于吐蕃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