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15位太上皇及结局!( 二 )


(2)拓跋弘 。北朝时期,后魏献文帝拓跋弘,12岁即帝位 。此人“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曾经想禅位给他的叔父京兆王子推,因群臣反对而作罢 。在位七年,派太保陆馛、太尉源贺奉皇帝玺绶,册命年仅五岁的皇太子升帝位,是为孝文帝 。
于是群臣奏曰:“昔三皇之世,淡泊无为,故称皇 。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 。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 。谨上尊号太上皇帝 。”《魏书》卷6《显祖纪》 。献文帝拓跋弘从之,遂徙居崇光宫,采椽不斲,土阶而已 。国之大事,仍以奏闻 。孝文帝元宏每月一朝崇光宫,后改称宁光宫 。其后讨蠕蠕、拾寅等事,太上皇帝仍躬御戎车 。承明元年(公元476年)被毒死,终年23岁 。
(3)高湛 。北齐武成帝高湛于大宁元年(公元561年)即皇帝位,到河清四年(公元565年)在位凡五年 。当时皇后崇爱少子东平王高俨,想立他为皇嗣 。武成帝则以太子高纬五官端正,又是长子,而不愿移易皇位继承人 。因此,中书侍郎祖珽私下对侍中和士开说:“君之宠幸,振古无二,宫车一日晚驾,欲何以克终?”和士开不知所措,便向祖珽讨求对策 。祖珽说:“宜说主上,云襄、宣、昭帝子俱不得立,今宜命皇太子早践大位,以定君臣 。若事成,中宫少主皆德君,此万全计也 。君此且微说,令主上粗解,珽当自外上表论之 。”和士开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适巧,因有彗星出,太史奏云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 。祖珽于是上书,说:“ 陛下虽是天子,未是极贵 。按《春秋元命苞》云:'乙酉之岁,除旧革政 。'今年太岁乙丑,宜传位东宫,令君臣之分早定,且以上应天道 。”并上魏献文禅子故事 。武成帝高湛欣然同意《北齐书》卷39《祖珽传》 。。于是,传位给十岁的皇太子高纬,是为齐后主 。又大赦,改元天统,百官迸降各有差 。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卷7《武成帝纪》 。。成武帝仍往来于晋阳、邺都,凡除拜生杀仍自主之 。天统四年(公元568年)十二月,“太上皇帝崩于邺宫乾寿堂,时年三十二 。”凡为太上皇帝四年 。
(4)高纬 。北齐后主高纬,隆化二年(公元577年),21岁 。自晋阳战败回邺,以周师渐逼,乃传位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改隆化二年为承光元年,尊后主为“太上皇帝” 。后主先走青州,幼主亦自邺东走,又禅位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以“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 。不数日,父子俱为周将尉迟纲所执《北齐书》卷8《幼主纪》 。
(5)宇文贇 。北周宣帝宇文贇,大象元年(公元579年),21岁,传位给年方七岁的皇太子衍,下诏曰:
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 。远凭积德之休,允叶无疆之祚 。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朕今传位于衍 。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 。万方兆庶,知朕意焉 。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周书》卷7《宣帝纪》 。
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皇帝衍称正阳宫 。朝廷政事,乃由宣帝宇文贇处分,翌年死 。“天元皇帝”与“太上皇帝”名虽不同,但实质却是一回事 。
(6)李渊 。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兴唐代隋,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以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同谋害己”为借口,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迫李渊下诏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八月,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尊李渊为“太上皇”,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旧唐书》卷1《高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