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人之谜:一代名相用的人被后世认为奸臣( 四 )


俗话说 , 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人们能较为清晰地看到 , 受王安石排斥及与王安石共事的人明显分成两个阵营 。王安石在执政变法时 , 打击排斥者多数为当时口碑颇佳的贤能之臣 。“于是昌公著、韩维 , 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 , 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缜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宋史·王安石传》) 。还有曾公亮、范纯仁、吕诲、杨绘、刘琦、刘攽、刘恕、刘挚和苏轼、苏辙兄弟等 。总之 , 御史、谏官论列变法非是而被罢官贬黜者 , 不计其数 , 其中也有许多正直敢言者 。
而王安石信任重用者 , 许多都是奸臣小人 。如邓綰为人鲜廉寡耻 , 趋附新党就为升官发财 , 其乡人笑骂他 , 他却声称:“笑骂由他 , 好官我自为之 。”官员王岩叟曾列举其变法派集团中的小人:曾布“强悍而险刻” , 邓綰“善柔而阴谗” , 薛向“剥下附上” , 韩绛“苛佞” , 李定“藏奸包慝” , 蔡确“狂诞轻狡” , 章惇“阿谀辩巧” , 程昉(宦官)“暴横凶忍 , 荼毒一方” , 吕惠卿“奸邪之才 , 又冠其党” 。还有练亨甫、吕嘉问等 , 不一而足 。安石引荐这此人担任要职 , 支持其有关活动 , 乃至主持变法的重要方面 。以致许多人都认为 ,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就是“排斥君子 , 任用小人 , 败坏政纲”的结果 。以后大奸臣蔡京(其弟弟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一伙 , 从总的政治倾向上看 , 仍属于变法派 , 其继承着王安石变法的敛财路线直到北宋亡国 。
如何解释上述现象呢?如果说王安石是“君子” , 那为什么要与这么多“小人”为伍?如果说其变法是一件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好事 , 那为什么主要是依靠一些“奸臣小人”在操作呢?总之 , 王安石是“君子”还是“小人” , 你能分辨吗?
【王安石为人之谜:一代名相用的人被后世认为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