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平民皇帝朱元璋是杀人狂魔?以杀人取乐( 二 )


10多年中,他一直“缓称王”,只打“大宋”的旗帜,用“龙凤”的年号,让刘福通、韩林儿做自己的挡箭牌 。待韩林儿兵败前来投奔,他觉得这个傀儡已无利用价值,就害死了韩林儿,自己先称吴王,再登位做了大明皇帝 。这时南方已被削平,消除了后顾之忧,他才大举北伐,挥军直捣元廷 。经过十几年的战斗,许多勇敢北伐的起义军早已击破了元兵的主力,再加上元廷的大将“窝里斗”愈演愈烈,已经无力对外,朱元璋大军北伐,如入无人之境,坐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光荣 。
朱元璋一直把抗元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却在后方蚕食友军,耐心等待元廷主力的溃败,和各路友军实力的耗尽 。时机成熟,他才下手,不仅摘了许多“大桃子”,而且坐得“民族英雄”的美名 。
十几年中,他韬光养晦,不显山不露水,如果和元兵接触,他又是怎么处理的呢?请看《明史.大祖本纪》中的一段记载:1354年冬,元兵大败张士诚于高邮,进而围攻六合 。这已经威胁到朱元璋的根据地,他不能不介入,与元兵发生冲突,缴获了许多马匹 。他因此觉得不妥,赶快进行了补救 。派地方父老牵牛担酒去向元将谢罪,并送还所获马匹,还向元将解释说:“我们之所以守城,是在防他盗(实指友军)耳!”当时元兵正集中力量打击张士诚,也不想过多追究,此事才过了关 。请问:这样的民族英雄,是不是要打折扣?
杀人为乐,其乐无穷
朱元璋多次在文告中说“予本布衣” 。在封建社会里,“布衣”是指的无官无爵的老百姓,劳动人民,但是我们从他的经历看来,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而是一个不务正业无所不为的流氓无产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说得好:“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既是一代开国之君,赵翼不能不奉承一下,所谓“圣贤豪杰”是虚,“盗贼之性”是实 。至于“布衣之性”,他是从来就没有的 。称他为“平民皇帝”,不太妥当;像鲁迅等人那样,称他为“无赖皇帝”、“流氓皇帝”,庶几近之 。
认为这位出身微贱的皇帝会对百姓好一点,未免太天真了 。不要说对老百姓,请看看他对共同打江山的弟兄们,对自己的三亲六戚,对为他办事的文武百官又是如何对待的?史书上明文记载:百官每日早朝,必与家人妻子诀别,朝罢无事归来,相庆又活一日 。那么,为免每日提心吊胆,不当这个官行不行?也不行 。当时又有这样的规定:凡“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一律处极刑 。你“不为君用”,就是看不起我这个皇帝,那还了得,杀无赦!
朱元璋嗜杀成性,杀人是每日必修的功课 。至于杀人多少,则视他的心情变化而定 。如果上朝之时,他的玉带高高贴在胸前,说明情绪不错,杀人将不多;如果玉带吊在肚皮以下,说明心情烦燥,大祸将至,人人变色 。他每日必杀人,只有杀多杀少之分,要想他不杀人是不可能的 。被杀的对象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历代有之 。但是杀功臣之彻底,朱元璋堪称古今第一 。除了少数几个人侥幸病死外,可谓一网打尽,寸草不留 。而且株连甚广,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四万余人,明初的功臣宿将,包括亲朋故旧,一时俱尽 。至于那些儒生,本来就看不顺眼,说错了一句话,杀!写错了一个字,杀!至于罪名,那就不必多说了,既然皇帝要杀你,当然是你犯了该杀之罪,何必再问!
朱元璋为什么这样以杀人为乐事,并其乐无穷 。我想不妨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他自己的的心理状态两方面来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