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十大吃货皇帝:赵匡胤、忽必烈均上榜!( 三 )


胡饼是用烤炉烤制的大饼,它是汉代自西域传入,在唐代极为流行 。胡饼中有一种胡麻饼,烤制时在饼上撒了一层芝麻 。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曾对胡麻饼赞美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短短四句诗,就把胡麻饼的风味特点及受欢迎程度生动地写了出来 。
蒸饼是将面糊发酵后再蒸熟的面食,如馒头、包子等 。唐朝人食用的蒸饼种类很多,它既可单纯用麦面制作,也可掺进各种配料 。各种蒸饼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备的食物,也能登上皇家的大雅之堂 。白居易在《社日谢赐酒饼状》一文中,曾提到“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这说明皇帝赐给大臣的食品,就有蒸饼 。
汤饼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如面条、面片等 。其中有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冷面,它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再放入凉水中冷却,吃起来又凉爽又别具风味 。杜甫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
饭在唐朝人主食中的地位,虽然略逊于饼,但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 。而在有些地区,它甚至比饼更受青睐 。唐朝人食用的饭多种多样,主要有稻米饭、粟米饭、黍米饭等 。稻米饭食用的范围最广 。尤其在长江以南产稻地区,它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食 。稻米饭配以相应的菜肴,既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也是诗人寻觅的美好意境 。如“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看炊红来煮白鱼,夜间鸡鸣店家宿”(王建);诗是现实生活的反应 。从诗人的诗中,我们足以看出稻米饭的价值和它在唐人饮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
粟米饭即小米饭,它的食用范围主要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 。当时一些小饭店出售的饭食,也多为粟米饭 。黍米饭则是用大黄米(即黍米,有粘性)煮的饭 。唐朝人的主食中,还有胡麻饭、乌米饭以及添加各种配料的什锦饭等 。

明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表现在美食上就是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峙 。
因为朱元璋出身安徽,开国将领中也多淮扬一带的人,所以官场上流行的菜还是以淮扬风味为主,比如太祖烧香菇、长寿菜、徽州毛豆腐都带有浓郁的淮扬菜特色 。
据《明大政纪》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工部在京城(南京)建了10座大酒楼,具体经营交给民间的商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官方的投资来拉动内需 。这些酒楼非常豪华,里边还设有剧场等娱乐场地,有些酒楼里甚至有水上流动餐位 。为了拉动消费,朱元璋又赏钱给文武百官官钞(相当于现在为了应对危机拉动内需发放的消费券),让他们到这些酒楼中去消费 。有了皇帝和百官的带领,这些酒楼自然生意兴隆,“日收十万钱” 。
因为社会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饮食在民间也逐渐走出了“吃”的局限,成为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 。这与宋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水浒传中经常记载的还是吃饭,填肚子,酒楼的主要功能还是“吃饭”,而明代,去酒楼更多的是一种娱乐行为 。
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 。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 。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 。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番茄鸡蛋汤在明代已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