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middo;汪应辰传》史料记载,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四 )


应辰接物温逊 , 遇事特立不回 , 流落岭峤十有七年 。桧死 , 始还朝 , 刚方正直 , 敢言不避 。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 , 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 , 告以造道之方 。尝释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 , 《易》惩忿窒欲 , 《书》刚制于酒 , 惩窒、刚制皆克胜义 , 可不常省察乎?其义理之精如此 。好贤乐善 , 出于天性 , 尤笃友爱 , 尝以先畴逊其兄衢 , 虽无屋可居不顾也 。子达 , 继登进士第 , 仕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 。
《宋史·汪应辰传》译文
汪应辰 , 字圣锡 , 是信洲玉山人 。年幼时沉稳聪明 , 和一般小孩不一样 , 五岁时就知道读书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 , 认识很多偏僻字 。家贫寒 , 没有灯油 , 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接着白天看书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 , 一看就不会忘记 。十岁能写诗 , 曾在乡校游学 , 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能写文章 , 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到:“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 , 只有你还是这样 。”绍兴五年 , 考中进士第一名 , 年龄刚刚十八岁 。御策用民力、吏道、兵势问他 , 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 以诚信为根本 , 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 。皇帝看了他的策论 , 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 , 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 , 竟然是个年轻人 。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 , 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 。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 , 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 , 培养他成才 。”于是授予震东军签判 。按照惯例 , 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 , 从这个时候 , 就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 。召回京城 , 任秘书省正字 。当时秦桧主张和谈 。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 , 和谈成功了 , 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 。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 , 不同的意见没有了 , 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 。即使和金和谈了 , 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 , 褒扬将帅 , 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 , 认为休整军队 , 使老百姓休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 。这样做 , 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 , 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因此不防备可怕的原因啊?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 , 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 , 像敌人来到一样 。“奏折送上去后 , 秦桧很不高兴 , 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建州 , 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 。张九成被贬到邵州 , 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 , 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 。等到他的父亲去世 , 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 , 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 , 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 。过了很长时间 , 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 , 提拔做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 , 应辰上奏折反驳他 。做户部伺郎兼伺讲 。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 , 节约多余的开支 , 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 , 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仅仅给百余千 , 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 , 半年时间不到 , 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 。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 。”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 , 命令吏部加以裁减 。授予 官职作吏部尚书 , 不久兼翰林学士和侍读 。论及爱民六件事 , 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 不高兴的人很多 。……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 , 遇到事情刚直不屈  , 流落岭桥十七年 。秦桧死了 , 才得以回朝廷 。刚正方直 , 敢于直言而不回避 。…在淳熙三年二月在家中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