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盗墓者之最大盘点盗墓历史事件( 四 )


陈奉最让人痛恨的行为是挖坟掘墓,《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八个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陈奉的盗墓歪念是受到了武昌境内发生的乡民盗掘李林甫之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的一事启发,而“悉发境内诸墓”,走上盗墓之绝途的 。
当时在他权利范围内荆州境内的大大小小、有名没名的坟墓全都让他派人盗掘了 。巡按御史玉立贤上奏,请当朝皇帝朱翊钧下旨停止陈奉的盗掘行为,未被理睬 。
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发生民变,时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再向朱翊钧上奏,揭露陈奉“威吓诈骗官民,犯上违制自称千岁”等罪行 。
大学士沈一贯也上言,请求将激起民变的陈奉撤回,“以此收拢湖广百姓之心” 。朱翊钧全都置之不理,这大大助长了陈奉的恶念野心,导致发生了陈奉盗掘显陵的事件 。
11、乾隆——权力最大的盗墓者
乾隆盗墓堪称一奇,据说仅是为了盗取陵中楠木大柱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雍正死后继承大位,改元乾隆,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继位时,清王朝已经过康熙,雍正两代70多年的治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康 。乾隆励精图治,促进了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绝唱出现了,此即“康乾盛世” 。
史载,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年——1787年),开始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乾隆就利用这次机会盗墓的,偷梁换柱 。这次修葺,项目不全,且未尊原制,有的建筑还被拆除或缩建,“拆大改小十三陵” 。
民间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就是这次修陵过程中发生的 。说是乾隆因为看上了朱棣长陵祾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 。经刘墉(刘罗锅)、纪晓岚等人的劝阻,乾隆皇帝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 。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毁了永陵的大殿,换下该殿的楠木,用于建设自己裕陵 。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破土动工,营建永陵花了10多年时间,规制仅次于长陵,与朱翊钧的定陵不相上下,“但长陵规划之心思不及也” 。
当年建陵时,每月花费白银不下于30万两 。经过乾隆这次“修葺”,永陵祾恩殿确实缩小了,现代考古已证实了这一点 。《大明会典》记载,祾恩殿重檐7间,左右配殿各9间,恩门面阔5间 。乾隆重建后祾恩殿变为5间,恩门减为3间,柱网分布也与旧制不同 。
清朝皇帝自顺治始,多有“盗木”的习惯,用于修筑宫殿、陵寑,康熙、雍正都干过拆毁明代建筑建陵的事情 。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则只有乾隆 。遗憾的是,乾隆的裕陵后来遭到孙殿英的盗掘,不知是不是一种报应?
12、孙殿英——最现代的盗墓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盗墓之事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民国初年出现的军阀盗墓,加重了这股盗墓之风,形成新一轮盗墓高潮 。其中,以孙连仲盗掘茂陵、孙殿盗掘清东陵这“二孙”为代表 。
“二孙”之中,则以孙殿英为甚,他使用了破坏性极大、用于现代军事用途的炸药,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盗得宝物无数,共装了30车 。仅从慈禧陵中盗得的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翡翠西瓜”,估价在白银500万两 。
清帝王陵,中国封建帝王中最后一座皇家陵寑,文物宝库,本可避遭劫难的,完好保留给后代子孙,竟然让一介武夫给毁了 。
孙殿英的劣行传出后,举国震惊,各界强烈谴责,要求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逃脱罪行,孙殿英“花钱消灾”,用盗得的珠宝上下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