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怒杀于神仙于吉的背后隐情:于吉是因何而死( 二 )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更难以理解了 。既然已经把于吉下了大狱,说明孙策内心并不想杀死于吉,等过段时间气消了,或许也就放出去了 。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的发展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众臣子回去之后,纷纷将事情告知了自己的夫人,并要求夫人们去向吴国太禀告 。让其母规劝其子,看起来名正言顺 。但事关国事君臣,让人家母亲出面压制儿子,本就不是为人臣子干的事情 。
见这些人把自己的老母亲都抬出来了,孙策心情可想而知 。经过吴国太的规劝,孙策并没有打消怒气,反而更加不安 。尽管如此,孙策还是缓缓地对母亲说:“愿母亲勿听女流之言,儿自有区处”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孙策的内心实际是有所松动的,这个“自有区处”本身就是一个将要释放于吉的信号 。只不过碍于情面,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一时不好改口 。抓有抓的理由,放也要有放的道理,孙策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台阶 。遗憾的是,偌大东吴,竟然没有一人给孙策提供这样的台阶 。当孙策亲自到狱中看望于吉的时候,却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于吉“在牢中尽去枷锁,(狱卒)事之如父母” 。见此情形,孙策刚刚熄灭的怒火又一次燃烧起来,一怒之下是“尽杀狱吏”,而于吉又被重新下狱 。
更为可怕的是,面对于吉的再次入狱,张昭等数十人又来了个“联名上书” 。难以想象,东吴臣子们的谋略是从哪里学来的 。联名上书,说到底就是公然要挟 。果然,此次联名不仅没有救得了于吉,反而惹得孙策放出了狠话:“……勿使空费纸笔也 。吾必杀之 。”话虽这么说,孙策还是没有立即杀掉于吉,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让孙策的忍耐达到了极限 。或许是营救于吉心切,吕范提出让于吉祈雨,试看神仙的灵验 。天知道于吉是不是真有如此神通,反正念念有词之后,天上真就下起了大雨 。还没等孙策发话呢,却见这一帮官员“皆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这还不算,接着纷纷前去“解去绳索,便请孙策礼之”,就这个举动,直接把于吉送上了断头台 。
原因很简单:一是不尊将令,还没等孙策下达命令就私自放人 。二是目无主公 。按说解了也就解了,赶紧向孙策解释一下或许还能补救 。但这些自命不凡的臣子们,不仅没有及时请罪,反而将于吉扶到孙策跟前,让孙策向于吉行礼 。见此情景,孙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怒火了,掣起宝剑就让左右立即斩首 。到了此时,众官依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次“力谏” 。看众官丝毫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被逼无奈的孙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汝等皆欲随从于吉造反耶!”此言一出,众人才如梦方醒 。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最终,于吉还是被砍了脑袋 。从这起事件的经过看,于吉并非没有生还的机会,只是因了这些傻逼大臣们所谓的崇仰和道义,才让于吉走上了不归路 。忠言可以不逆耳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于吉之死,一方面来自孙策的性格暴躁,不能容物,而另一方面则源于江东众臣子们的一意孤行和推波助澜 。
【孙策怒杀于神仙于吉的背后隐情:于吉是因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