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禹铸造的帝王九鼎到底哪去了?( 二 )


传承到周朝的九鼎哪里去了?
一些学者发现《史记》中的说法前后不统一 。周、秦二本纪都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在周赧王死后,终于“取九鼎入秦” 。《秦始皇本纪》说九鼎在迁往咸阳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风刮到今江苏的泗水中 。据此,除一鼎外,八鼎有可能被搜刮到了秦国宫殿中,应当失于秦亡之后 。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说:“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 。”然他将秦昭王取九鼎的时间较《史记》本文提前了41年 。《史记·封禅书》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那么九鼎早在东周末年便已遗失,与秦无关 。后来,《汉书·郊祀志》也是兼收两说,但又说“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前327)……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 。以后秦始皇出巡路过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派了上千人泅水打捞,结果如同竹篮打水,未能如愿 。这说明九鼎并未入秦,至少有一鼎是不知去向 。
网络配图
到了清朝,全祖望、沈钦韩等学者对上述传统说法公开表示怀疑,并作了新的探索 。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除引用全、沈二家之说外,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其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周人为防止大国觊觎,加上经济困难,采取了毁鼎铸钱的下策;对外则诡称丢失,不知去向 。(二)史载秦灭周取鼎,为时人揣度之辞,并非事实 。(三)秦人谬传九鼎沉入泗水,秦始皇也受到愚弄 。这些说法足以发人深思,但未必即为至论 。
九鼎既然被周人视为天命之所在,也就只能与社稷共存亡,岂有因大国觊觎而自行销毁之理?况且九鼎铸于夏初,器形不会太大,楚庄王就曾以鄙夷的口吻说:“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楚世家》)可见九鼎之“重”,只存在于传统的神秘观念之中,而不是实物本身的价值 。东周统治者能为少量之铜而毁鼎铸钱、甘心自隳天命吗?
细审古籍中有关记载,对九鼎遗失的时间和地点虽然说法不一,但并无已被销毁的材料 。因此,我们有理由寄希望于考古工作的进展 。九鼎如失于东周灭亡之前,那么埋没于关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失于秦末,那么埋没于关中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要是项羽破秦后载归彭城,那倒极有可能“沦没于泗水彭城下”,但与《汉书》记载的年代又相距甚远 。如能将这些问题考辨清楚,对于寻找九鼎的下落,也许不无裨益 。
小编看来,九鼎作为王权象征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但它作为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却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因此九鼎的文物价值和象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相信九鼎一旦重见天日,必然会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转自凤凰历史)
【揭秘:大禹铸造的帝王九鼎到底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