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何采用北斗七星的葬式?( 二 )


据考证 , 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 。“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极星 , 指向正北 , 位于天空中心 , 在星宿中属紫微垣 。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 , 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 , 是帝星所在 。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
封建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 。自称“真龙天子” , 信奉“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 , 视皇位为“天位” , 并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 , 每当天空有变化时 , 他们便“自省” , 认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基于这种思想观念 , 他们将死视为“升天” , 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
在十三陵中 ,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 , 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 。孝陵反映的是陵寝地面布局(因地宫未发掘) , 已发掘的明定陵地宫的布局即是仿生前皇宫模式 , 也是源于天象 。在古代 , 基于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 , 大多以为人死后灵魂还在 , 并且和活人一样 , 有饮食起居等各种要求 。基于此因 , 历朝帝王的陵墓大多反映着其生前所居宫室的某些形式和特点 。
除此之外 , 在陵墓选址上也与天象有关 , 陵址的前后左右要有山 , 象征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以山象征天上的星座 , 而皇帝的陵则位于星座之间 , 自然皇帝也置于天宫之上了 。
网络配图
从古代风水学的角度来看 , 这种“北斗七星”式的s形葬式最能够“聚气” 。
古代科学还不发达 , 古人对天体有一种神秘感 , 认为北斗七星具有避邪功效 。如河南西水坡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墓主人东西两侧和脚下分别塑龙、虎和北斗天象图 。古人还把它刻在避邪剑上 。其奥秘在于北斗七星的形状恰为一个巨大的聚气的s形 。
皇帝选陵址 , 要选能“聚气藏风”的地方 , 选择标准是山环水抱 , 因山环水抱必有气 。在风水学中 , 用“曲则有情”来形容水和路的吉祥 。山脉的起伏呈s形 , 河流则更明显 , 总是蜿蜒曲折 。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选址及设计是与古代的风水理论相合的 。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去分析 , 皇帝死后 , 也需要生气 , “北斗七星”式这种s形葬式能够“聚气” , 有了生气 , 就有了万物 , 预示着子孙万代繁衍旺盛 。如果依此而论 , 帝、后的葬式源于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
朱元璋采用天象来设计皇宫、帝陵 。他的思想肯定要影响到他的子孙后代 。明十三陵所葬都是朱元璋后代 , 在陵墓选址和规制上均效仿明孝陵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 , 又身为皇帝的朱翊钧的葬式“源于天象”也就不奇怪了 。
“北斗七星”的葬式是为了“聚气” , 目前明代帝王中只有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被发掘出来了 , 其他的皇陵还未发掘 。考古学家据此推断 , 从朱元璋开始明代的帝王可能都采取“北斗七星”的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