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伪科学”星座文化,为何让人觉得准?

“转发这颗幸运草/这条锦鲤,七天内你就会得到最想要的东西!”在互联网上,一个星座博主可能拥有粉丝数千万,涉及十二星座运势的文章格外流行;面对一个塔罗占卜的视频,常有上百万人等待着卡牌的审判;护身符、转运手链的销量同样令人咋舌。
占星、塔罗、人格心理测试一直在当代青年当中拥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成为他们面对迷局时的新选择。
作为非科学的星座文化为何会流行起来?从MBTI人格测试到网易云性格主导色,究竟是不是伪科学?从古至今占星术经历了哪些发展?本文邀请科学史研究者戴一,共话占星学和星座文化!
星座,算科学吗?
@砂渍:我们今天谈的星座文化有起源吗?如何传入中国的?
戴一:古代智人从仰望星空时就开始慢慢摸索着了解了,中国古代流行的分类是二十八星宿,西方古代是十二星座,十二星座目前看可能在隋唐时期就伴随着宗教传入中国,如《大方等日藏经》,流传脉络大抵是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中国。很多古代西方天文学知识都是伴随经书从印度传入的,真正近代西方天文学知识则要等到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了。而星座文化则更晚,要等到二十世纪了。
@咸咸加点盐:都是观察星星,占星和天文学有什么区别?
戴一:近代学术体系诞生比较晚,古人有自己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比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是一整套关于宇宙运作、社会运行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认为天空运作和地上人的活动是呼应的,因此用占星来推测国家的命运(西方古代大体差不多,不过他们更多用来给个人占卜)。
你可以认为古代占星术等同于古代天文学或者认为占星术是天文学的前身。近代科学诞生之后,天文学和占星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现代星座文化和西方古代占星术一脉相承,而现代科学早已抛弃了古代那一套方法 论和世界观,天文学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观测天象以了解宇宙的诞生与演化或者为地球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星座文化则很少观测天象,更多的是用一套占星话语进行推演。

占星|“伪科学”星座文化,为何让人觉得准?
文章插图
@纸袋玫瑰:研究科学史的人会喜欢科幻吗?
戴一: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是从小因为喜欢科幻、科普而学的物理,然后进入科幻出版行业,之后反过来学的科学史。现在对科幻的喜爱的确不如以前了,最开始时候的确会认为和研究科学史有关,因为科学和历史本身能满足你的一切幻想和想象的时候,大多数文本质量不行的小说(尤其是国内科幻)就会让你感觉味同嚼蜡了。
但是这几年我又有点想做科幻史,因为科幻和科学、科普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目前我的看法是,正如科学很平常一样,科幻也很平常,它们并不像鼓吹者吹捧的那么好,也不像反对者批判的那样糟糕。研究者不应该爱上自己的研究对象,应该去狂热化、去魅,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占星在古代可以认为是古代科学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演绎成特定场景的科幻,但是从现代科幻的本意而言,其本质其实是现代性的科学幻想。正如古代也不应该有modern science一样,只不过我们为了说话方便而把历史上类似的东西用现在的名字称呼。既然占星和科学无关,自然也就不是科幻了。
为什么会有人信星座?
@神的鱼儿:为什么我们会相信星座,并且还会用这个来给一部分人打上标签?
戴一 :为什么信星座,原因极其复杂,每个人信的理由不太一样,甚至对“信”本身的理解截然不同。
普遍认为是由于科学兴起之后,也就是现代天文学取代古代天文学(占星术)之后,现代科学只负责解释世界是什么样的,但不负责人的价值观和信仰问题,这一块的空缺让占星术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