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第二大书体隶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 二 )


潘良桢先生在《书法研究》上曾撰写了《隶书艺术及在书法演变中之作用》一文 , 认为隶书的起源不能归于某一人所创制 , 程邈造隶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 隶书的出现 , 无疑是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的、是古代先民长期的群众性书写实践的结果 , 文字是社会实践的工具 , 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隶书的出现 , 决不是某一个人闭门造车的结果 , 也决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突然发生的 。若把殷墟甲骨文直至小篆都归于篆书系统 , 则可以说殷、周直至秦代 , 都是篆书的时代 , 而隶书则是汉代流行的标准字体 , 而隶书的开始出现 , 却可以追溯到很远 , 早在篆书时代出现的草篆 , 作为篆书的一种便于书写的简化字体 , 已经孕育了隶书的萌芽 。
隶书
杨宽教授在所著《战国史》一书中 , 根据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时期的刻有“冷贤”两字的玉印和战国后期秦国的“高奴禾石铜权”铭文的字样 , 作出论断说 , “在秦始皇没有完成统一以前 , 实际上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都早已存在” , 并指出“草篆”也可称为“古隶” 。所以可以认为隶书是在篆书的母体中逐渐发育成长起来的 。近年来出土干湖北云梦睡虎地、湖南长沙马王堆等地的秦汉简帛书和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简书也有篆书(草篆)到隶书这一过程的痕迹 。而隶书的真正完成和确立为标准字体是在汉代 , 与篆书相比 , 在字体结构上 , 隶书主要是把回文曲折的弧线变为直线 , 偏旁部首也大大简化 。
隶书艺术 , 在雄厚的基础之上 , 经历了前后无数学书者的苦心钻研 , 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 对于隶书起源的争议更引起了众多人的兴趣和关注 , 揭开隶书起源之谜对繁荣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
【解密第二大书体隶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