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懂《围城》的人( 三 )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 , 杨绛甘做“灶下婢” , 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 , 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 , 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 。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凡” , 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 , 一鸣惊人 , 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此后 , 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 讽刺幽默 , 流畅俏皮 , 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 。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 , 听到全场哄笑 , 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 , 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 , 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 , 顿觉耳目一新 , 说:“你们都捧钱钟书 , 我却要捧杨绛!”
杨绛与钱穆
翻译新高峰

新中国建立后 , 知识分子普遍遭受冷板凳的待遇 , 翻译无疑更为“安全” 。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 , 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 , 饭后拿出本英文刊物 , 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 。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 , 她英文虽棒 , 也从未学过、做过翻译 , 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 。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 , 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 。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 , 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 , 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
1958年 , 47岁的杨绛 , 利用大会小会间隙 , 开始自学西班牙语 , 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 。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 , “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 , 最后“九死一生” , 逃过劫难 。1978年4月 ,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 。同年6月 , 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 , 她应邀参加国宴 。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 , 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 , 无暇细谈 , 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 。”1986年10月 , 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 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
写于1980年的《洗澡》 , 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 , 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 , 一部《洗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类知识分子在运动期间的众生相 。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
“你放心 , 有我呐!”
从1994年开始 , 钱钟书住进医院 , 缠绵病榻 , 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 , 女儿钱瑗也病中住院 , 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 , 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 , 辛苦异常 。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 , 只能靠鼻饲 , 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 , 杨绛就亲自来做 , 做各种鸡鱼蔬菜泥 , 炖各种汤 , 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 , 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
“钟书病中 , 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照顾人 , 男不如女 。我尽力保养自己 , 争求‘夫在先 , 妻在后’ , 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