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致判罚失当( 二 )


这一套理念,完全是儒家不讲技巧,只顾抽象道德诉求的一种体现 。孔子所谓的“不患寡,患不均”,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海瑞不是在具体的案件中去死抠细节,以事实真相作为第一准则,而总是一味地照顾弱势者,想着强势者即便受点委屈,也只是把某种“不均”的状况,稍稍减弱了一些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海瑞当然认为自己的理念无可厚非 。
包拯与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且不分伯仲的两个青天大老爷 。沈括笔下的包拯,又让这两人为官办案的理念如此接近,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 。仔细一想,包拯是一个被后代小说和戏剧严重神话的人物,他杀陈世美、查明“狸猫换太子”真相的故事,本没有史实做依据,但其中隐约透出的还是同情弱小的那种套路 。推而广之,古代很多所谓的清官,很多都是只讲道德,不顾事实真相的“昏官” 。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致判罚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