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车企还剩几家?行业不文明?李书福、曾庆洪、余承东等这么说 小鹏汽车创始人( 二 )


曾庆洪也认为,未来汽车行业将进行兼并重组 。美国、日本、欧洲的主流车企,不少都是靠重组完成的 。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也同样存在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认可了2030年市场可能仅剩5家主流车企的观点 。余承东坦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可能小于等于5家,数量就在一只手之内 。他判断,未来能活下来的企业每年的产量达不到500万台以上或者达不到1000万台以上,就很难在时代中立足 。
余承东补充说明:在细分市场、小众领域,仍然有空间可能出现量不大的市场参与主体 。
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也认为,未来大规模的生产厂不会很多,而终端的品牌产品还会存在 。他判断,如保时捷等燃油车品牌仍会继续存在,未来还会有新的品牌出现 。
但丁磊也提到,他不认为现在销量靠前的5家就一定是今后的5家,因为汽车是一个个性产品,未来的汽车品牌可能数量还会更多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判断,中国车企最终经历大浪淘沙的不止5家,至少有8-10家 。
在多家车企高管眼中,中国汽车市场终会像美国、欧洲、日本一样,逐步从百花齐放,走向统合 。
智能化时代投入全域自研,车企可能会亏死?
全域自研、全栈自研是不少车企宣传的一环 。造车新势力之一的零跑汽车就常常宣传自己的“全域自研”,据悉,这家企业有自己的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甚至企业有研发自己的芯片 。
但车企全栈自研后,智能化的供应商又当如何?朱江明、余承东与丁磊三位高管也展开了一场“辩论” 。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
在论坛现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智能汽车不能只做一个外壳,企业需要有核心的技术,以及不断迭代和提升的能力,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点 。
他举例称,零跑首款产品S01在2019年就有人脸识别技术,而这正是企业自研积累的技术,他认为,如果没有自研,根本做不出来产品的创新 。
朱江明提到,因为智能汽车不是一个机械产品,部件化分工没有那么明确,需要互相协同 。诸如控制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都需要协同 。“除非有一个供应商帮你做了,你只是做外壳做销售 。”朱江明说 。
但对此,作为希望以智能化实力赋能车企的供应商,华为高管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言:走向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除非企业有足够强大的资金实力,才能(在造车的环节上)全部自己干,否则因为什么都做会导致投入巨大,最终无法维持而被历史淘汰 。
“我给我们团队提出这种挑战,智能化投资这么大,体验做不到世界顶尖水平就只有一个词“死亡”,被干掉 。我跟我们团队这样讲,做不到最佳的体验就等死,最终被时代的大潮淘汰掉 。”余承东说 。
余承东表示,华为要跟车厂一起优势互补,组合,构筑力量与优势 。他提到,华为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和水平已超越了特斯拉FSD 。
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则认为,今后智能车的发展基础平台投入会很大,一开始车企可以自己研究,但是到最后操作系统、基础平台这些系统不能自研,硬件的规模效应也是单一汽车厂自主研发很难达到 。所以在这基础上,大的系统供应商在产业发展,特别是社会投入的节省上肯定可以有所作为 。
但他也表示,目前车企有点儿“怕华为”,既愿意跟华为合作,同时比较担心,合作双方也需要一定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