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的繁华:北宋开封城每天屠宰万头生猪( 四 )


网络配图
临安御街的路况虽然好于东京御街 , 但街面比较狭窄 , 商店住家又相当密集 , 砖木建筑容易引发火灾 。嘉泰四年(1204) , 粮料院失火 , 很快蔓延到太庙南墙外 。太庙是社稷的象征 , 大臣韩侂胄指挥军兵拼死扑火 , 才总算安然无恙 。但火舌已蹿到正对御街的和宁门外 , 焚毁了隔离闲杂人等的杈子门 , 连和宁门上的螭吻也着了火 , 幸亏救火员登梯用短斧击落了螭吻 , 才未殃及城门 。这场火灾 , 御街南段的损失难以估量 。绍定元年(1228) , 御街最繁华的商业区失火 , 使中瓦与数以千计的商住建筑成为一片废墟 , 当时有“锦城佳丽地 , 红尘瓦砾场”的说法 。但不久 , 御街就建起了新的中瓦与商铺 , 迎来了新的商机 。
每逢中秋与元宵 , 满御街流动着喜气洋洋的人潮 , 这也是街上商铺大发利市的最佳时机 。据《武林旧事》说 , 一到中秋节 , 御街店肆就陈列出诸如绒线、密煎、香料等货物 , 向路人夸多说好 , 谓之“歇眼” 。所谓歇眼 , 大概就是留住顾客眼球的意思 。入夜 , 御街“灯烛华灿” , 买卖“竟夕乃止” 。刘辰翁有一首《忆江南》:
梧桐子 , 看到月西楼 。
醋酽橙黄分蟹壳 , 麝香荷叶剥鸡头 。
人在御街游 。
在中秋的明月下 , 坐在御街的食铺上蘸着香醋和橙汁 , 品尝大闸蟹;然后用清香的荷叶托着一捧菱芡 , 边走边剥着吃 , 写出了普通人逛御街的闲情逸致 。
元宵节前后要过上五六天 , 比中秋节更长更热闹 。御街上的商贩们推着用金属镶包的花盘架子车 , 花盘上簇插着闹蛾、灯彩等应景货品 , 歌叫喧阗 , 吆喝着买卖 。固定的摊主对伙计也往往“使之吟叫 , 倍酬其值” 。姜夔有诗描写元宵节御街的商卖:
贵客钩帘看御街 , 帝中珍品一时来 。
帘前花架无行路 , 不得金钱不肯回 。
夜阑更深 , 还有人提着小灯在御街上寻找游人丢失的东西 , 当时谓之“扫街” 。据《武林旧事》说 , 这是北宋御街的遗风 , 而居然“遗钿堕珥 , 往往得之” 。当然 , 偶尔也会有“雨打上元灯”之类煞风景的事 , 御街上便是另一番光景 , 姜夔也有诗说:
正好嬉游天作魔 , 翠裙无奈雨沾何 。
御街暗里无灯火 , 处处但闻楼上歌 。
在当时 , 逛御街成为到过临安的官宦士民的赏心乐事 , 就好似现在人们好几年后还津津乐道当年游天安门逛长安街一样 。著名诗人杨万里退居家山以后 , 就曾恋恋不舍吟诗道:“闻说都人竞出嬉 , 御街箫鼓倍年时 。”此情不仅诚斋有 , 就是那位刘辰翁 , 也一往情深回忆说:“空回首 , 御街人买南京枣”;“雨枕莺啼 , 露班烛散 , 御街人卖花窠 。”在他们看来 , 御街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而宋末诗人许棐则说“御街车马无行处 , 谁肯抽身觅退居” , 在这里 , 御街已经转为滚滚红尘与功名利禄的代名词 。
大约就在许棐面对着御街发出感慨以后不久 , 南宋灭亡 。六十年后 , 元代词人萨都剌经过杭州 , 登上吴山 , 有诗云:“一代繁华如昨日 , 御街灯火月纷纷 。”似乎仍能透过历史的烟云 , 从眼前的灯火 , 远眺到南宋御街的喧闹与繁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