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是怎么死的( 二 )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 。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
恳辞入朝
此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均固辞不就 。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 。[25] 朝廷任命王安石与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次才接受 。不久王安石任职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众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
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 。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
宋英宗继位后(1063年—1066年),屡次征召赴京任职,王安石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 。
越次入对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 ,起用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从此王安石深得神宗器重 。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 。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神宗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
熙宁变法
主词条:熙宁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34-35]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 。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 。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 。同年秋,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是怎么死的】新旧党争
主词条:新旧党争
变法伊始,王安石对神宗提出奸佞之论,建议神宗要辨别小人并加以惩处 。新法颁布后,王安石擢拔吕惠卿、章惇、蔡确等多人,参与变法的实施 。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 。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 。
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神宗贬为地方官,王安石举荐吕公著代替其职 。韩琦上疏规劝神宗停止青苗法,在反对派的巨大压力下,神宗打算同意,执政曾公亮、陈升之等乘机附和,王安石虽多方辩驳,神宗仍然认为应听取各方面的建议 。随后,王安石称病在家,继而请求辞官归隐 。韩绛等规劝,神宗挽留王安石,王安石遂陈数朝廷内外诸官互相依附勾结的情况,进言神宗要不畏流俗,心怀天下 。
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都因为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相继离开朝廷 。王安石很快提升秀州推官李定任御史 。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弹劾李定违背孝道,皆被罢出朝廷 。其后,吕惠卿因父亲去世离开朝廷,王安石便对曾布委以重任,对他非常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