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西王张献忠劫掠全川的宝藏究竟藏于何处( 二 )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 , 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 。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 , 在那个年代 , 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
宝藏沉于锦江?
有人说 , 人生最可悲的事 , 就是人死了 , 钱没花完 。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 , 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短暂 。1646年 , 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 , 攻打张献忠 。同年11月 , 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 。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 , 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 他的巨额财宝竟自此和他一同消逝 。
这笔宝藏是藏于锦江水底?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 , 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 , 就是锦江江底 。
据《明史》记载 , 张献忠在被迫撤离成都前 , 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让部下在锦江筑堤 , 抽干江水 , 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数丈深的大坑 , 将劫掠来的财宝全数倾倒其中 , 再重新决堤放水 , 将大坑冲平、淹没 , 以此掩人耳目 。后来的史书《明纪》 , 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
《彭山县志》上对张献忠宝藏的下落则另有说法:张献忠撤离成都时 , 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 , 他只得改道由水路出川 , 但船队沿锦江刚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 , 便遭到当地的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袭击 , 几乎全军覆没 。张献忠不得已退回成都 , 许多满载金银的木船则沉没于锦江 。更有人说 , 张献忠的船只是自焚 , 杨展的幕僚费密在《荒书》(著于清康熙年间)中也记载:“杨展先锋见贼焚舟 。”张献忠为何自己烧了船只?这无疑为“江口沉银”之说又添了一层神秘面纱 。
民间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自知兵败 , 撤离成都前 , 提前让手下做了许多木筒 , 将银锭灌藏其中 , 投入锦江 , 使其顺水漂流 , 准备在狭隘处打捞 。可惜途中遭到杨展兵马的埋伏 , 尚未来得及打捞便兵败如山倒 , 那些木筒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沉于江底 。
还有一个传说也流传甚广:张献忠兵败成都时 , 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 , 在彭山境内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 。押运船只的将士眼看不敌清军围攻 , 纷纷凿沉船只 , 登岸而逃 。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从成都运走 , 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 , 欣喜若狂 , 可当他们登上那些尚未完全沉没的大船 , 却发现其上装载着的全是石块 。这无疑是张献忠使出的障眼法 , 真正的财宝早就沉于江底 。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江口沉银”最为可信
无论哪种说法 , 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财宝沉于锦江之中 , 地点就在江口附近 。而这 , 为后人沿江寻宝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
300年间寻宝热不断
对于张献忠留下的巨额财富 , 后人垂涎已久 。从清朝到民国 , 从朝廷、官员、将领到地方军阀、普通百姓 , 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
传说中 , 最早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 , 是杨展 。查证史书可得知 , 那场发生在江口的战役确有其事 , 交战双方便是张献忠与杨展 , 前者大败 , 后者胜 。基于此 , 后人猜疑 , 张献忠江口沉银被杨展所获 。根据费密在《荒书》中的记载 , 杨展起初并不知道沉船中藏着什么 , 后来 , 一个渔民将其打捞上来 , 数万两金银才尽归杨展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