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亡国乱相吗?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 二 )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非常识姜维的,说他不仅熟稔军事,而且忠于汉室,公元249年,诸葛亮去世15年,已是48岁的姜维按照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略,出兵陇西,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今临洮一带) 。又6年,维率万人出石营(今西和县西北),围南安(今武山县地) 。后数年累与魏军征战于上述诸地 。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会攻上圭阝,因济失约,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 。”维之所以连年攻战,认为坐等时变,终非良策;犹恐老老死,有负诸葛亮之厚望 。虽然功未立,仍夙夜匪懈,心怀“殄敌之术” 。在袭用魏延及王平“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战术的基础上,令“诸围敛兵聚谷”,进可攻,退可守 。但终因魏强蜀弱,未能按维之谋略而成大业 。如依费礻韦之言,“敬守社稷”,“以俟能者”,采取消极等待态度,霸业何时可成?汉室何时可兴?
诸葛亮《隆中对》之愿望何日才能实现?世上不如诸葛亮之人多矣!世上不如曹操之人亦多矣!为何曹操去世后,司马父子仍征战未已呢?抓紧有利时机,一统天下,魏蜀吴的想法是一致的 。而重要的问题却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谐辩证的运用 。自诸葛亮去世,至姜维与郭淮、夏侯霸征战于洮西,15年间,蜀汉“能者”未出,姜维岂能坐以待老?其后,“每欲兴军大举,费礻韦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 。”直至费礻韦卒后,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姜维,始累与魏军争夺于今天水地区 。
正如清史学家王鸣盛所说:“不讨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战争是残酷的,无兵怎能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帅军者谁不想胜?何谓“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看来陈寿之言“过苦”矣!
三辨该不该死难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军出侯和(今临潭南),“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今临潭西南) 。”因宦官黄皓当道,不敢还成都 。次年仍表后主,遣张翼、廖化“分护阳安关口(今陕西宁强地)、阴平(今甘肃文县)桥头,以防未然 。”但后主受黄皓愚弄,未听 。后虽遣张、廖及董厥等援助,但为时已晚,钟会攻下汉城,维与翼等退保剑阁 。此时,会修书于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吴季礼聘于郑与子产相识故事) 。”恭维备至,意在劝降 。而“维不答书,列营守险 。”正在钟会因运粮不济意欲退兵之时,而邓艾却偷渡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 。后主请降,艾据成都 。
姜维身在前线,听说后主欲守成都,又说要去东吴,又说要南入建宁(今云南辖地) 。在众说不一情况下,于是率军由广汉、妻阝道(今四川治县南)以控虚实,可是却被后主勒令“投戈放甲 。”维与会在涪(今绵阳东)见面 。会说“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说:“今日见此为速矣!”可见维之奉命投降,心情是非常沉痛的 。
姜维投降后,钟会厚待之,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会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诸葛延)、太初(夏侯玄)不能胜也 。”虽如此,维仍存复汉之心 。《汉晋春秋》说:“会心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敌以图克服也 。……诡说会曰:‘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范蠡)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巅,而从赤松游乎?’”钟会知维之语意,仍“情好欢甚 。”《华阳国志》也说:“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于后主曰:‘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
两书均说明了姜维虽身在曹营而心仍存汉室 。但由于钟会与邓艾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姜维在钟会之乱中全家被杀 。复汉之望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