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美国的《自然》杂志( 二 )


在相关的特写文章中,曹原称自己“并不特别”,大学还是读满了4年,只是跳过了中学阶段的一些“无聊东西” 。他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评价道,曹原的实验技巧在研究中至关重要 。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办公室里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乱糟糟的 。
虽然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图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0”,但具体样式和底纹都会融入当年的科技热点进行设计 。比如,2016年的封面图片形如涟漪,暗示当年最大的科学成果引力波的发现 。被外界评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年的封面图片则融入了计算机代码的元素 。
今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数字“10”中的“0”被处理成一个正六边形,宛如构成石墨烯的碳环结构 。再仔细看,整个数字“10”由2层蜂窝状的小小正六边形填涂而成,分别为红色和蓝色,两层之间有微小的夹角,使得图像出现了重影 。这点出了赋予石墨烯超导能力的“魔角” 。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只是选取当年对科学界产生最大影响力的人物,并不一定是正面形象 。2017年的榜单中就出现了一名“反派”——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环保署署长斯科特·普鲁特(Scott Pruitt) 。这名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入职后瓦解了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环保遗产 。今年榜单中的“反派”则由“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主角、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担任 。
贺建奎在11月宣布两名经CRISPR编辑基因的双胞胎女婴降生,尽管现代辅助生育技术足以患有艾滋病的父亲生出健康的孩子,贺建奎依然决意用编辑胚胎基因的方法来试图达到免疫艾滋病的目的 。外界普遍担忧,两个孩子的一生将被未知的健康风险笼罩 。打开基因编辑伦理的“潘多拉魔盒”更令国际科学界物议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