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广州知府生活豪奢:每月演戏设宴多次( 二 )


冯初到广州时,见到南海县知县杜凤治,口口声声称其为老世叔,自称小侄 。杜是他的直接下属,当然惶恐不安,不敢接受,虽再三解释,屡辞不允 。
网络配图
后来冯嫁女,送帖与杜,具名仍是“世愚侄”,杜只得听之任之 。原来杜凤治有联宗兄弟杜联,与凤治是科举同年,杜联可能做过冯端本的考官,是师生关系,所以按例自称世侄 。由此可见他倔强之外还兼有迂执,这在当时官场是极为少见的 。
知府之窘
道光二十五年的广州知府是刘浔,时为鸦片战争之后,粤人痛恨侵略者,对官员的忍辱不振亦怨积日甚,本来外商只准在城外商馆居住,不许入城 。有时三五洋人趁机想溜入太平门(在今人民南路状元坊附近)和西门,每被守兵喝退 。间有伺守兵不察而得入的,立即遭到大批市民围哄 。洋人则持鞭棍驱打,继续硬闯,市民愤而痛殴之 。但官员不怕百姓而怕洋人,外商窥知此意,乃得寸进尺,发出照会,要求批准进城,并租地建造码头 。而刘浔在这当口做了一件错事,终使民愤爆发,结果遭到撤职的下场 。
事情起因是,某日,刘浔出行路经双门底街(今北京路),适有一挑担的人躲避不及,冲撞了队伍 。刘认为其胆敢冒犯尊严,喝令差役把他打了一顿 。于是民愤骤起,全城哄传谓刘浔招纳英国人入府署,现在又虐打良善 。市民愤怒了,群起包围了知府衙门,放起火来,将衙内物件投进火中,但对贵重物品,丝毫不取 。
刘浔见势不妙,狼狈爬越后墙,逃到东邻的广东布政司署 。市民还是紧追不舍 。布政使傅绳勋见此形势,不得不出来解围 。好在傅使素得民心,温言婉语劝导,说是向例洋人不许入城,府衙何来洋人,况且你们搜过,也没发现 。再三劝说,群众才息怒散去 。
如此大事,惊动了朝廷,下令广东督、抚查明上报 。两广总督耆英和广东巡抚黄恩涛联名奏报,说已将刘浔撤职,并重申不准洋人进城禁令,事情才告一段落 。
纵观刘浔受窘一事,既显示官员的昏庸倨傲,也充分反映广州人民团结御侮、反对官暴的精神 。
【乾隆年间广州知府生活豪奢:每月演戏设宴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