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评史上最富十人:宋神宗是世界第三富?( 二 )


《时代》杂志选中宋神宗,理由是“尽管他在位仅18年,去世时才30多岁,但积累的财富不容小觑 。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25%至30%” 。尽管《时代》宣称“榜单结合了多名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富豪个人拥有财富占国家与当时世界GDP的比重,最终排出名次”,似乎做足了功课 。但按北宋的GDP将宋神宗评为超级大富豪,其实显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政治的陌生与自以为是 。
万万没想到,这几位居然能出现在同一榜单上 。编辑配图 。
▍国民财富、国家财政不是君主私产
《时代》杂志首先混淆了国民财富与皇家财产之间的界线——准确地说,他们或不相信宋代中国存在着一条这样的界线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财富难道不是君主的私有财产么?
在推行家产制的草原汗国,“黄金家族”确实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产都当成自己的私产,“普天率土,尽是皇帝之怯怜口” 。但在宋朝,宋人并不认为天下为君主私有,一位士大夫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因此,假如宋神宗时代的国内生产总值真的占全世界30%,但这个财富也是国家、国民的财富,并不是宋神宗自己的私有财产 。赵顼本人也绝不敢将国家与国民的财产据为私产 。
其次,《时代》杂志混淆了国家财政与天子私财之间的界线 。宋神宗在位期间,经过志在富国强兵的王安石变法,北宋政府确实积累了庞大的财富量 。用宋人的话来说,“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但这财富归国家财政所有,可不是赵氏皇帝的家产 。
钱宾四先生曾指出,“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 。”皇室与政府分开的一个表现,便是皇室经费与政府财政的分立 。宾四先生在介绍汉代政治制度时说,汉朝的大司农和少府,都是管经济的,“大司农管的是政府经济,少府管的是皇室经济 。大司农的收入支销国家公费,少府收入充当皇室私用 。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 。”这套制度延续至唐宋,只不过机构的名称改变了 。唐代的国家财政机构为转运司、度支司,而皇室私库则为琼林、大盈二库 。宋朝的国家收入也分属户部、三司控制的国库与独立于国库系统的内藏库 。皇家用度一般都取自内藏库 。所以《宋史》的编撰者认为,“凡货财不领于有司者,则有内藏库,盖天子之别藏也 。”
宋代的内藏库的确具有天子私库的性质,比如宋太宗在内廷置内藏库时,“乃令拣纳诸州上供物,具月帐于内东门进入,外庭不得预其事”;内藏库的勾当官以宫廷内侍充任;又如皇家的经费均取自内藏库 。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熙宁、元丰年间内藏库有多少积蓄,便说明神宗皇帝有多少私财呢?
▍内藏库也不是宋朝皇帝的私财
也不可以这么说 。因为内藏库又不仅仅是天子私库 。实际上,宋朝的内藏库还具备公共财政的功能,这一点跟汉代的少府、唐代的琼林库与大盈库大不一样 。
内藏库的前身为宋太祖创立的封桩库 。《宋史·食货志》载,“初,太祖以帑藏盈溢,又于讲武殿后别为内库,尝谓:‘军旅、饥馑当预为之备,不可临事厚敛于民 。’”太宗继位之后,封桩库改称内藏库 。宋人笔记的记述更有戏剧性:“太祖皇帝削平僭伪诸国,收其帑藏金帛之积,归于京师,贮之别库,号曰‘封桩库’ 。凡岁终国用羡赢之数皆入焉 。尝密谕近臣曰:‘石晋苟利于己,割幽燕郡县以赂契丹,使一方之民独陷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百万,当议遣使谋于彼国,土地民庶倘肯归之于我,则此之金帛悉令赍往,以为赎直 。如曰不然,朕特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以决胜负耳 。’会太祖上仙,其事亦寝 。太宗改为右藏库,今为内藏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