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八卦白龟之谜是怎样的?( 三 )


4、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
伏羲是哪个,他有啥来历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另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关于伏羲的民间神话(一)伏羲指方向 古时候,伏羲在宛丘,也就是现在淮阳这地方,教人打猎捕鱼过生活 。后来,人多了,伏羲挑了一批会打猎捕鱼的人,叫他们去东西南北四方,到那里打猎捕鱼 。大家问伏羲“东西咋能分?”伏羲说:“东方属金,西方属土 。日头出东落西 。”又有人问:“南和北怎么分?”伏羲说:“南热北冷 。”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咋样辨别东西南北 。(二)伏羲画八卦 伏羲画八卦从前,人们对天上会长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不知道是咋回事 。很多人去问伏羲,他也说不出个原因 。伏羲总想把这些事儿弄清楚,可想来想去,咋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流经淮阳伏羲南门前的一条河)捕鱼,逮住一个白龟 。
他想:世上白龟少见哪!当年天塌地陷,白龟老祖救了俺兄妹,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了 。莫非这个白龟是白龟老祖的子孙?嗯,我得把它养起来 。他挖个坑,灌进水,把白龟放在里边,逮些小鱼虾放坑里,叫白龟吃 。也怪,白龟养在那儿,坑里的水格外清 。伏羲每次去喂它,它都凫到伏羲跟前,趴在坑边不动弹 。伏羲没事儿就坐在坑沿儿,看着白龟想世上的难题儿 。看着看着,他见白龟盖上有花纹,就折一根草秆儿,在地上比着白龟盖上的花纹画 。画着想着,想着画着,画了九九八十一天,画出了名堂 。他用一通道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来回搭配,画来画去,画成了八卦图 。后人把伏羲养白龟那个坑叫白龟池,画八卦那地方叫画卦台 。(三)伏羲降龙 很早以前,西边很远的大山里,有个深水潭,方圆的百姓都靠潭里的水浇地、做饭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呼呼”起了大风,刮得树倒屋塌 。原来有一条黄龙从别处飞来,钻进了深潭里 。这条黄龙很恶,吃人吃畜生,害得这一带百姓没法活,人都往外地逃 。人祖伏羲正在八卦台推算八卦哩,掐指一算,知道有条黄龙在西方作恶,那儿的百姓有了大灾大难 。他拿起青龙拐杖,说声“变”,青龙拐杖变成了一条青龙 。伏羲骑着它来了西边 。
黄龙见到青龙,扑上前撕咬 。两条龙打个天昏地暗,一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青龙受了很重的伤 。眼看青龙就要败了,伏羲用吐沫在青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 。青龙立刻力气大增,又和黄龙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将黄龙打倒 。伏羲为了防止黄龙再出来祸害人间,在黄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将黄龙变成一座山,将青龙变成一座大青石,压在山顶 。从此黄龙再也没有出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