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并不是市井无赖:而是个有准备的人!( 二 )


张耳看得起刘邦,刘邦日后也厚报了张耳 。可以说,张耳是刘邦的政治启蒙导师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张耳成为秦庭通缉要犯,31岁的刘邦也就回到故里,学着信陵君、张耳广结各路英豪 。
30出头的刘邦,虽然还是个小人物,却已经交游广阔、见多识广 。这就是他在沛县做亭长时,有能力和底气作弄沛县大小官吏的主要原因 。回到中阳里村的刘邦,早已非池中之物,哪里还是个普通农民 。
豪爽大方、广结豪强
百万雄师扫平天下,始皇登基,各路英豪蛰伏下来,等待时机 。31岁的刘邦回到中阳里村,当然无心务农,他要效法信陵君、张耳,广结豪强 。
搞政治是要钱的 。刘邦穷得叮当响,但有钱就吃肉,没钱就喝水,照样摆出一副战国公子架势 。这样一来,即便当了亭长,也没有积蓄,弄得还经常要赊酒喝 。非但如此,30多岁了,也没钱成家 。曹氏就是刘邦回老家后过不了门的老婆,电视剧《楚汉传奇》把曹氏说成是一个开酒馆的寡妇,显然是戏说了 。曹氏生的长子刘肥后被封为齐王,足见刘肥是舆论认可的刘邦的亲生骨肉,也足见刘邦和曹氏的关系不是一个街头混混与一个风流寡妇的关系 。最大的可能就是,一者刘邦没钱将曹氏娶进门,二者刘邦怀有大志,不想祸及妻儿 。
将近40岁的时候,吕公将吕雉嫁给刘邦,想来吕雉带了不少嫁妆,刘邦才算有了正式家室 。而这个吕雉显然也非寻常女子,和刘邦一样豪爽大方,还比刘邦能吃苦,所以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帮沛县老臣都敬畏吕雉,也所以有了日后的吕氏专权 。
后来名闻天下的樊哙、卢绾、夏侯婴、周勃等人应该没少在刘邦家蹭吃蹭喝,这些人既敬刘太公,又敬吕氏,成为刘邦自起家开始的铁杆兄弟和得力帮手 。
义胆雄心
还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刘邦就干了类似杀头罪的事 。刘邦押送一批囚徒去骊山服劳役,路上不断有人逃走 。见交不了差,刘邦干脆将所有人都放掉,自己选择逃亡 。按秦律,这当然是死罪,只是不知为何没有牵连家人,可能是与沛县县令交好的岳父在其中起了作用吧 。
这个时候的刘邦,快接近50岁了,而且也已经有了家室子女,但他就敢干这样的事 。有十几个囚徒没地方去,也跟着他一起逃亡,就成了汉家军最早的种子了 。刘邦回不了家,一直躲藏在芒砀山和周围的沼泽地,吕氏要见刘邦,也只能自己过来找 。
躲着躲着,刘邦身边的兄弟竟然发展到近百人 。这个时候,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刘邦的机会来了 。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沛县县令为了自保,也想起义,但身为暴秦官员,少有德政,难以号令沛县军民,就在萧何、曹参的建议下打算迎接刘邦回沛县 。没想到县令转而反悔,拒绝刘邦进城 。刘邦写了一份给老百姓的帛书用箭射进城内,城里百姓见到帛书后一拥而上杀死县令,足见刘邦的文采和动员能力有多强 。刘邦进城被奉为沛公,从此开始了建立大汉的征程 。
杀头的罪,在刘邦看来,也不过酒中游戏,这种义胆,非常人所有 。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文化、有阅历、有号召力、交游广阔、豪爽大方、义胆雄心 。这样的人,能是一个“不读书”的普通农民么?蛰伏于沛县十几年的刘邦,敢在谈笑间不顾惜家人冒死罪放走所有囚犯,实在是早就洞悉时局:天下之变,就在眼前 。后世儒生将刘邦描绘成一个市井流氓,不过是在潜意识里要报刘邦看不起儒生的仇,因为常有儒生要投刘邦,刘邦却拿儒生的帽子当尿壶 。但事实上,刘邦并非看不起儒生,他只是看不起“理中客”式的儒生——当刘邦遇上豪爽的儒生高阳酒徒之时,立刻委以重任 。足见,刘邦自己是个有准备的人,也就看不起只会夸夸其谈而怯于行动的读书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