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背后的隐秘:开战前中国人曾认为稳操胜券( 五 )


李鸿章建议从两个方面准备:一、如果一定要在朝鲜问题上惩处日本 , 那么就应该认真准备 , 假以时日 , 筹集足够经费 , 添置必备装备 , 大规模扩充军力 , 战则必胜 , 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建议朝廷还是谨慎考虑 , 不要轻启边衅 , 否则后患无穷 。
避免冲突是理性的 , 只是不管是朝廷内部 , 还是前线军人 , 似乎都还死守传统宗藩理论 , 依然将朝鲜想象为中国的藩国 , 以为日本对朝鲜的干预就是对大清的蔑视 。他们不知道时移势易 , 大清不再是过去的大清 , 日本不再是过去的倭寇 , 朝鲜也不再是过去的藩国 。然而他们保护藩国的呼吁非常诱人 。7月12日 , 御史张仲炘等联名上疏 , 从检讨中法战争失误始 , 归结为必须与日本在朝鲜一决胜负 , 因为朝鲜与东三省壤地相接 , 为我国家必争之地 , 日本窥伺 , 俄国垂涎 , 英国虎视 。今日“我大清”不粉碎日本野心 , 东北亚乱局势必给“我大清”带来无穷后患 。
爱国主义、国家利益是最好的说辞 , 日本大规模用兵也给中国留下了这样的机会 。其实 , 日本本来就期待中国同样向朝鲜用兵 , 只有这样才能为日本找到军事行动的正当理由 。
日本大规模军事行动严重刺激了中国 。7月14日 , 朝廷指示李鸿章改变原来思路 , 积极筹备 , 向朝鲜发兵 。李鸿章根据指示 , 调整布局 , 抽调精兵开赴朝鲜 。
成欢驿之战 , 清军损失两百多人 , 并不算多 。但这一战却使清军问题暴露无遗 , 失败主义情绪此后一直在清军中弥漫 。相反 , 日军却通过牛刀小试 , 赢得了先机 , 振奋了军心
7月21日下午 , 满载清军和武器弹药的“爱仁”号从天津大沽开行 。第二天傍晚 , “飞琼”号离港 。第三天 , 也就是7月23日晚 , “高升”号从大沽启程 。北洋海军副将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三舰护航 。25日 , 日本不宣而战 , 袭击“济远”、“广乙” , 悍然击沉“高升”号运兵船 , 一千多名清军官兵命丧大海 。
“高升”号沉没 , 标志着甲午战争爆发 。8月1日 , 中日两国同时发布宣战诏书 , 相互指责 。
中国已进入朝鲜境内的军队主要驻扎在牙山一带 , 有两千多人 , 指挥官为叶志超、聂士成 。当他们发现牙山可能将成为日军进攻对象时 , 突然感到牙山其实为“军事绝地” , 易攻难守 , 不宜久留 。于是他们主动调整部署 , 由聂士成将主力撤至成欢驿 。
对于清军的行动 , 日军密切跟踪 , 悄然完成对成欢驿的包围 。28日拂晓 , 日军突然发动进攻 。经几个小时激战 , 日军占领成欢驿 , 聂士成率众突围 , 向平壤集结 。
成欢驿之战 , 清军损失两百多人 , 并不算多 。但这一战却使清军问题暴露无遗 , 失败主义情绪此后一直在清军中弥漫 。相反 , 日军却通过牛刀小试 , 赢得了先机 , 振奋了军心 。
进入9月 , 日军分批进逼平壤 , 逐步完成对平壤的包围 , 切断清军退路 。9月12日 , 日军分东西两路向平壤发动大规模进攻 , 清军将领马玉崑、左宝贵、卫汝贵等率部奋力抵抗 , 战斗至15日 , 双方互有死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