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如果说有限理性是对最优化理性的修正,那么人类究竟为什么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除了权力和文化等宏观结构的制约,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靠 。
首先,人类的大脑并不愿意也不能够认真处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 。除了在少数精力集中的情况下认真工作,人类的认知过程往往都是能"偷懒"则"偷懒" 。这导致人类的理性之路充满了陷阱 。举例而言,为了"偷懒",人类大脑会给予最先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大的权重 。读者朋友可以快速估算一下1*2*3*4*5*6*7*8*9的结果,然后再让你的朋友估算算一下9*8*7*6*5*4*3*2*1.由于你们的大脑都过分依赖于最初几个乘号的信息片段,因此朋友估算结果很可能会远大于你 。而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是不是比你们两个算的都要大很多呢?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之为"锚定效应"( ) 。
文章插图
其次,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偏好并一定符合形式逻辑,这导致普通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远远低于预期 。正因如此,在逻辑上等效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信息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认知效果 。举例而言,如果信息突出收益,人们往往倾向于保守;但如果信息突出损失,人们则倾向于冒险 。这被称之为"框架效应"(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亚洲疾病问题"(Asian) 。
最后,人类的情绪能够发挥超乎想象的作用 。在很多时候,人类进行认知和推理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寻求最优的结论,而是为预设的结论辩护 。这种被情绪干扰的思维机制被称为"热认知"(hot )和"动机性推理"( ) 。由于热认知和动机性推理,许多议题的争论并不基于证据和逻辑,而争论的某一方或多方很可能已经提前放弃了理性,因此也就不可能取得共识 。在此,笔者很想举近期的例子,然而理性并不允许 。
【理性是什么意思,理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当然,除了上述几种机制,人类还面临着很多很多认知偏误 。也正应如此,社会科学中仍然有很多的谜题值得去探索 。承认理性的限度不代表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质疑最优化理性假设也不代表全盘否定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研究结论 。正如某位大家所言,真正理性的做法,是将所有的既有研究当作"问题"而非"答案" 。而预设答案的"动机性研究"就和动机性推理一样,往往经不起实事求是的考验 。
- 红景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分别是什么 红景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汉宫秋第四折讲的是什么故事
- 女真与满族是什么关系?女真族就是满族吗?
- 秦桑低绿枝是什么生肖 秦桑低绿枝
- 压抑是什么意思,舒缓你的情绪压力有什么技巧
- 精油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精油的副作用是什么
- 世界上最臭的五种食物是什么敢尝试吗
- 每年的12月2日是什么日子
- 三国干涉还辽是为了什么?日本被迫将中国的第二大半岛归还的原因是什么
- 越是喜欢一个人越是不敢靠近 这是什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