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是大用吗?马谡失守街亭的故事( 二 )


相反 , 马谡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却有些偏高 , 他把“自幼熟读兵书 , 颇知兵法” , 这个把守街亭的必要条件 , 当成了充分条件 , 他以力只要有了这个条件 , 就可以雷打不动 , 风吹不摇 。由于马谡既不知彼 , 也不知已 , 才冒领了如此重任 。由于他平生所学的东西 , 在这里全对不上号 , 因此 , 他的失误就是必然的了 。


第二、他自以为是 , 听不进劝谏 。
当马谡来到街亭 , 看了地形之后说遒:“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 , 魏兵如何敢来?”这时王平劝他在五路总口下寨 , 他却执意要在侧边的小山上立寨 。当时王平就指出 , 在山上屯兵 , 若被四面围住 , 将无法自保 。马谡却说:“凭高视下 , 势如破竹 。”王平再次提醒他:“魏兵会断我汲水道路 。”马谡又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王平无奈 , 只得提出分兵据守的建议 。
如果马谡能够认真考虑王平的劝谏 , 很多失误都是能够避免的 。难怪诸葛亮说:“汝若早听王平之言 , 岂有此祸?”马谡之所以听不进别人的劝谏 ,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有点自以为是 。
正因为马谡有这样的一些毛病 , 所以他这个人便是不可大用的 。也正因为这个“不可大用”的人被诸葛亮“大用”了 , 所以 , 失败当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
2.各有所教 , 不可错用
多少年来 , 由于人们受刘备“不可大用”的影响 , 一直认为马谡失街完全是因为“小材大用” 。其实 , 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马谡这个人 , 就可知遒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材”;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守街亭这项任务 , 就可清楚马谡到底是被大用了还是小用了 。
首先 , 让我们来看一下马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在评价马谡时曾说过:“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 。”其实 , 这个评价绝非不着边际 , 而是有根有据的 。


在诸葛亮刚到蛮方平定叛乱的时候 , 马谡奉后主之命前去犒赏众军 。当时 , 诸葛亮曾向马谡问道:“吾奉天子诏 , 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 , 望乞赐教 。”马谡说:“愚有片言 , 望丞相察之:南蛮持其地远山险 , 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 , 明日复叛 。丞相大军到彼 , 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 , 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 , 其反必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 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 兵战为下’ , 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诸葛亮听后叹服地说:“幼常足知吾肺腑也!”当即令马谡为参军 。
诸葛亮平定蛮方之后 , 准备伐魏 。这时 , 马谡又献“不战面屈人”之计 。他对诸葛亮说:“司马懿虽魏国大臣 , 曹睿素怀异忌 。何不密遣人往洛阳 , 邺郡等处 , 布散流言 , 道此人欲反;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檄 , 遍贴诸处 。总之 , 马谡这个长于谋略的大材 , 让他去充当守卫街亭的一个“营长” , 这并不小材大用 , 而是大材小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