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里案后清朝的遣使谢罪:现代意义的外交开端( 二 )


1816年,刚刚结束拿破仑战争的英国,再次把目光对准了东方帝国,并派出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阿美士德是个性格极为孤傲的使臣,忍受了船上悬挂“贡使”旗号的安排,但对于理藩院尚书和世恭提出要使团行三跪九叩之礼的要求,他予以坚决的拒绝 。中国接待官员以为可以用一些小的伎俩能够促使其跪拜:首先是连夜从天津赶往北京,中途不休息,以此瓦解使团的士气;其次,准备在圆明园觐见时将阿美士德生生按到地上跪拜 。
怎奈阿美士德是个十足的顽固分子,正好跑累了,于是宣称腿都抬不起来了 。第二天早上,他拒绝去朝拜端坐龙床之上的嘉庆帝 。嘉庆帝怒发冲冠,当天即发表谴责文书,宣布英使“竟系无福承受天朝恩赉”,着即返回,退回贡品!可能觉得有些过分了,嘉庆帝在48小时之内有些反悔,就派人送白玉如意、翡翠玉朝球、大荷包和小荷包“赏给”英国国王;又派人赶到通州,赏收英国部分“贡品”,其中包括地图4张、英国王妃像五张、山水人物画95张 。
备受羞辱的阿美士德一路上叫嚣要和中国开战,并在非洲海滨的一个小岛上见到了正被关押的拿破仑 。后者大笑曰:如果他是英国人,就不会理会中国的挑衅 。只要给中国官员一些银子,通商的目的就可以达到 。并且反问英国人,如果英国觐见国王是吻屁股,那么他们是否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呢?接着,拿破仑把他深邃的目光投向东方,说下了千古名句: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它将震惊世界!(此事见法国著名学者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中之记载)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清廷终于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开始时,清廷以同治帝年幼未主政为由,百般拒绝外国公使觐见皇帝,直到1873年6 月,1 8 岁的同治皇帝亲政,英、法、美、俄、德五国公使发动了要求觐见之攻势 。经过一番交涉,清廷让步,但仍然坚持在接见蒙古王公的紫光阁行礼,且按西方鞠躬礼执行 。此为紫光阁时代 。
中西外交礼仪之争是中国人挽回面子的最后努力,伴随着帝国的崩溃,它逐渐进入了西化时代 。
郭嵩焘是个理性的同时兼具批判精神的洋务思想家 。在对外关系中,他主张“循理”外交 。“循理二字,实为先生一生应世根本,不特对洋务然 。”所谓“循理”,就是遵循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以“理、情、势”三个基本原则加以处置 。
在英国,郭嵩焘从容地以英国人的礼节参见英国女王,没有让英国人嗤笑中国士大夫的迂腐,也没有让英国人报1 7 9 3 年马噶尔尼和1 8 1 6 年阿美士德使团遭受中国侮辱的一箭之仇 。他对属员规定了五戒: 一戒吸食洋烟,二戒嫖,三戒赌,四戒外出游荡,五戒口角喧嚷 。郭嵩焘还以此五戒比喻作摩西十戒,认为是“中国出使西洋立教之祖” 。这有力地树立了中国外交官的形象 。他在英国的三年间,被英人誉为“所见东方人中最有教养者” 。
【马嘉里案后清朝的遣使谢罪:现代意义的外交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