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智慧到底来自何处?( 二 )


在雅各布叔叔的支持下,很小的时候便自学几何教科书,那一个个几何定理的证明,严密得滴水不漏,使人不能有半点怀疑,人的思维是那样明晰、那样可靠,给他留下了难以形容的印象 。他对于人的思维能力惊叹不已,似乎他开是迷上了人类的思维,也就是解题中的程序性知识 。
【爱因斯坦的智慧到底来自何处?】(四)真正的宗教感情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追求理性的知识
好老师总是能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让学生们喜欢上所教的学科,雅各布叔叔就是一个例子 。还有就是爱因斯坦小学时候的教义老师,他讲述的宗教故事让爱因斯坦幼小的心灵充满了一种圣洁的宗教感情 。但是崇拜上帝也只维持了一年,这种感情还是抵不过追求真理的热情 。当他读过《力和物质》和《自然科学通俗本》两本书之后,意识到《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是不可能是真实的,并且认为国家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青年人的 。
并且爱因斯坦恨透了路堤彼得学校的死板,她越发的烦感,就越发的喜欢自己自学、思考 。当同学们还在等边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 。数学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常常被爱因斯坦问得张口结舌 。因此校长、老师都不喜欢他,都说:“他长大后绝对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这些话深深刺痛了爱因斯坦的心 。他深切的意识到很多人都在追逐权力、金钱和虚荣这些世俗的东西,学校也在强制他们去追逐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 。
他获得了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开始对权威、社会环境抱怀疑的态度,抛弃了宗教天堂,鄙视对世俗的追求 。这一点在当时,尤其的西方社会是非常难得的 。他认为“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对生和死的恐惧,也不是盲目信仰,而是对理性知识的追求 。”
网络配图

(五)异于常人的大脑结构
维特森所发现的爱因斯坦大脑中比常人更宽的下顶叶,在这片区域的后部偏下的地方 。这里是视觉、听觉、体觉(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前庭器官的神经通路的交汇处,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人体综合各种感觉,产生更高等的神经、认知活动的地方 。这片脑区主管着视觉空间认知、数学能力和运动想象能力 。如果顶叶受伤,病人将无法完成一些复杂的会话、阅读和定位活动 。
作为史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超凡的抽象能力无可置疑 。而他曾经说过,自己几乎不以语言文字的方式思考,而是像放电影一样用图画般的想象力来思考问题,这与下顶叶的想象与空间认知功能遥遥呼应 。进而,维特森等科学家推论,由于爱因斯坦的下顶叶扩大,影响了领近主管语言的区域发展 。而爱因斯坦三岁才会说话的事实,大约已经家喻户晓了吧?
可是,这块不过三指宽的区域真能解释爱因斯坦的传奇成就吗?科学家们纷纷质疑 。有人指出爱因斯坦中学时在画图和地理课上成绩平平,与有一片发达顶叶的事实相左 。而且,顶叶宽大者大有人在,最明显的莫过于早年失明者 。因为他们不再能接受视觉信号,所以顶叶的功能区域一直延伸到通常用来处理视觉信息的枕叶 。如果顶叶扩大就能成就爱因斯坦,盲人学校早就成了诺奖基地了 。
另外,新英格兰医学院的教授弗德里克·莱波雷(FrederickLepore)指出,人不会一成不变,对一颗七十六岁的老龄大脑的研究,是否能解释二十六岁以相对论震撼世界的那位年轻人的非凡神经活动,实在令人怀疑 。实际上,即便我们能窥探到青年爱因斯坦的大脑沟回形状,就一定能从中分析出他的智慧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