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则徐为何被骂民族的罪人( 五 )


渡边华山神奇地把握了历史的节奏 。1853年,就在他自杀后仅过去一个甲子,美国将军佩里趾高气扬带领坚船利炮威逼日本人打开了国门,华山当年的警世之言完全应验为活生生的现实,而日本对待列强的态度也被迫“为之一变”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虽然渡边华山生前没能具体实践自己变革日本的构想,但是死后却给予后世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启示——
网络配图
在思想启蒙上,渡边华山使日本人对西方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诚如郭沫若写给鲁迅先生的挽联形容道:“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西方的先进思想随着幕府体制的解体,逐渐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生活与心灵中,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 。渡边华山的弟子、田原藩士村上定平受命学习西洋军事,又遵华山嘱托,开始研究西洋炮术并卓有成就,成为当时日本著名的西洋军事学家 。村上定平于1845年主持建造了西洋式帆船“顺应号”,又于1850年在田原藩推行西洋式军事改革,吸引了来自日本各地的有识之士 。由此使得弹丸小藩,成为日本新文明曙光之发源地 。
在治国理念上,渡边华山对国际形势的敏锐见识,日渐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仅吸引了当时其他著名学者,还吸引了当时如江川英龙、川路圣谟等幕府中的开明官吏 。渡边华山“因时变法”和“审敌情而立策谋”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这些开明官吏得以实现 。1842年幕府撤销了“异国船驱逐令”,并起用江川英龙推进军事改革 。江川英龙的诸多作为基本上贯穿了渡边华山以西洋方式改造日本的构想,而幕府重用江川英龙也预示着接纳了渡边华山生前希望改变学风、提倡实学的合理诉求 。
在理论高度上,渡边华山在日本思想史上的位置更是独步巅峰,无人可及 。不仅在日本开国以前,即使是开国后的一些面向西方的著名思想家们,也没有人能超越华山思想的境界 。直到福泽谕吉文明论的出现,才全方位地展开阐述了渡边华山的近代文明观 。而福泽谕吉这位日本人推崇备至的“精神伟哥”,其后期的军国主义逻辑不断膨胀,全然失去了国际公正理念,其文明论完全背离了渡边华山提出的人类共生原则和在国际关系中“无德则危”的警告,异化为反文明的侵略理论 。近代以来的日本如能遵行渡边华山前瞻性的告诫,或可避免无数悲剧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渡边华山在开国以前的封建时代就已经进入近代思想阶段,实为先知先觉,慧眼独具 。
网络配图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纵观渡边华山一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他的人生道路也可谓崎岖坎坷 。而若以传统价值观衡量,林则徐占尽了人生幸运,从十九岁中举开始青云直上,他宦途顺利,位极人臣,达到了传统士人梦想的最高官位,死后还蒙受朝廷最高谥号 。然而与渡边华山的死后哀荣相比,林则徐则无疑晚景凄凉,而检索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其成败得失更是别有高下 。
三 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然而,面对一场让国家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战争,作为当事人的林则徐毕竟不可能置身事外 。他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很简单:对敌情的严重误判 。
事实上,当虎门上空鸦片销焚的浓烟刚刚散去,大清上下正弹冠相庆时,战争的恶魔早已虎视眈眈,悄然潜至了!
1839年10月1日,在虎门销烟发生刚刚四个月后,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前往中国,并训令印度总督予以合作 。醉心强权主义并历来主张在对外事务中采取炮舰政策的英国外相巴麦尊,早就按捺不住了,他接连发号施令,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国海军踏上征程 。甚至当英国下院的议员们还在唇枪舌剑地为是否出兵磨嘴皮子时,英军的舰船和部队正从英国本土、南非和印度源源不断地驶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