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神仙:名利双收明哲保身的奇士张良( 二 )


网络配图
这一次,老翁更加生气,他说:“上次跟你说过不要迟到,怎么又迟到了?”于是又转身离去,离去时又说,“五天以后早点儿来,还是这个地方 。” 五天很快就到了,张良憋了一肚子气,发誓这次一定要比老翁先到 。还没有到半夜,他就起身来到了桥边 。这一次,他终于比老翁先到,心里暗自高兴,心想看你这次还怎么说我 。过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他很高兴地说:“年轻人,做事就应该这样 。”随后,他拿出一本帛书,对张良说,“我看你是个可以教导的人 。这些天,我是在考验你的意志力,看你沉不沉得住气 。你终于达到了我的要求 。现在我把这本书传授给你 。你要仔细研习,读懂了这本书,你将来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我敢断言,十年后你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来见我 。告诉你,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 。”老翁说完将书交给张良,转身就离去了 。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这个成就他万世英名的老翁 。这位老翁就是历史上传说的黄石公 。天亮以后,张良打开那本书,发现原来竟然是《太公兵法)(一说是《黄石公三略》) 。张良觉得此书非同寻常,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习诵读它,渐渐烂熟于心 。对《太公兵法》谙熟于心的张良从此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莽撞了,做什么事都要谋而后动,逐渐成为了一位工于谋略的奇人 。
在下邳期间,张良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个人叫项伯 。项伯和项梁是兄弟,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兄弟两人都是项羽的叔父 。楚国灭亡之后,项梁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项伯则逃到了下邳 。在下邳,他碰到了同是朝廷钦犯的张良 。不过此时的张良已经隐姓埋名在下邳城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算是扎稳了脚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位策划刺杀秦始皇的张良 。项伯见到张良时,正苦于无处藏身,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窘境 。张良果断地收留了他,算是救了项伯一命 。鸿门宴力挽狂澜 秦始皇虽然躲过了张良的行刺,但秦王朝并没能因此而摆脱迅速败亡的命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出巡的途中 。秦二世继位后,变本加厉地用强权统治天下,闹得民怨鼎沸 。一场大的社会风暴即将来临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举起反秦大旗 。起义军攻州掠郡,不到两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此时的历史形势也促使张良加入到了反秦起义的行列 。他聚集了百余名少年,拉起一支队伍,在下邳一带开展反秦活动 。他自知靠手中这点人马难成反秦气候,打算去投靠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反秦队伍 。不久,一个叫景驹的人在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自立为楚王,扯起反秦大旗,以“光复楚国”号召,四处招兵买马,张良决定前往投靠景驹 。
网络配图
在途中,张良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关键人物 。这个人就是刘邦 。刘邦是沛县人,陈胜起义后,他率众杀死了县令,起兵反秦,自称沛公 。起兵不久,他的部将雍齿就背叛他,据守丰邑和他作对 。刘邦率兵攻打他,却不能取胜,很是苦恼,打算去景驹那里搬取救兵,不想却与张良相遇 。刘邦素闻张良之名,对他早有几分景仰;而张良也早就听说过刘邦的不少传奇故事 。二人一见如故 。张良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去试探刘邦,想不到刘邦竟然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张良的意思,并且在应用上也能做到恰到好处 。张良不禁感叹道:“沛公真是天生英才呀!”二人相见恨晚,于是将兵马合为一处,统一归刘邦指挥 。刘邦封张良为厩将(统领骑兵的将领) 。从此,张良的命运就紧紧地跟刘邦联系在了一起 。张良不仅善于奇谋,而且还非常重视发动群众 。他为刘邦总结出了这样一条道理:战争不能光靠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还要辅之以政治手段 。刘邦深知,在他的部下当中,善战的武将众多,懂兵法的高级参谋人员则太少,而像张良这样工于奇谋的更是少之又少 。更重要的是他和张良一见如故;张良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思想,总是很适合他的胃口 。之后的西征途中,张良给刘邦出了很多高明的主意,对刘邦成功率先进入关中、抢得逐鹿天下的先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