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中无大将解析历史上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 三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作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重兵在战场前沿的魏延却未能参加,是很不正常和毫无道理的,只能使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设下的斩魏圈套 。因为诸葛亮深知,魏延与杨仪矛盾极深,水火不容,让杨仪主持退军,令魏延断后,魏延必不听从杨仪的调遣,如此,杨仪便会抛下魏延,“军便自发,”从而把魏延推上“叛逆”的绝境 。果然,魏延由于没有亲自参加会议,不理睬杨仪的退军命令,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自行其事,率领自己的部队径先南归,并烧了阁道 。魏延被迫擅自行动,违背了军纪,落下了“叛逆”的罪名,横遭斩杀,祸及三族,从而使蜀汉失去了一为忠勇的大将,也使诸葛亮可以冥目于九泉了 。这是诸葛亮对蜀汉文武人才的一次最为致命的失误 。从此,“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宣告形成 。
上述六人只不过是反映诸葛亮用人不善的代表性人物,其实,蜀中还有许多才俊不是被诸葛亮有意架空或冷落,就是被诸葛亮借故免职或废黜,甚至被诸葛亮借刘备之手残酷杀害 。如刘备的义子刘封、托孤大臣、尚书令李严、丞相长史向朗、前部司马费诗等人 。诸葛亮在用人之道上的再三失误,也从一个方面打破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神话 。
【从蜀中无大将解析历史上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