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大未解之谜秦始皇12铜人流落何方?( 二 )


秦始皇十二铜人之谜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后世留下太多谜案,十二铜人就是其中之一!为何要铸十二铜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铜人不翼而飞,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关于十二铜人下落,有三种猜测:有人说,西楚霸王攻克咸阳,火烧阿房宫,十二铜人一并烧毁 。由于此说史元明载,故赞同者甚少 。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乐观,据史料记载,十二铜人 并未销毁,十二铜人是秦始皇最爱之物,在陵墓营造好后,随同其它珠宝一起陪葬 。由于一些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发掘工作还不能展开,因而十二铜人的下落问题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或许只能到了秦始皇陵墓开掘的那一天,这个谜才能解开 。
兰亭序现在在哪
现今流传的《兰亭序》多为唐代及其后的摹临本,那么,真迹何在?已经在战火中焚毁还是静静的躺在某个角落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兰亭序》藏于陕西昭陵唐太宗的棺材里 。史书记载,在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 。换句话说,这件宝贝应在昭陵 。五代温韬灭绝人性,已将昭陵挖掘一空,发现钟繇和王羲之书法真迹,让其流传于世,并未提到《兰亭序》,致使成为无头公案 。
有人说,《兰亭序》还在昭陵,可能藏在更为隐秘之处,温韬形迹匆匆,并未发现真迹;有人说,《兰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则天酷爱字画,更何况,民间早有《兰亭序》陪葬乾陵一说 。乾陵尚未被盗,一切只能成为雾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开启,必将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
洛神赋是为谁写的
《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 。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兄迫害,怎么会产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为历史悬疑 。
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陕西省乾县的乾陵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令人奇怪的是,初立这块碑时竟未刻一字 。据清乾隆年间的《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1938年编纂的《乾县新志》载:“向无字 。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 。”这块“无字碑”也就成为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为了夸耀自己,显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达;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是聪明举动,“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左右为难,想到死后与高宗合葬,不论自称皇帝还是皇后,都是很难落笔,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让后人盖棺定论 。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出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不如说无文胜有文,成为趣谈 。
永乐大典正本之谜
《永乐大典》,算得上千古奇书!据说有三千人参与编纂,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明成祖甚是满意,亲自作序赐名 。令人遗憾的是,自《永乐大典》问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为公案 。一种说法认为,明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从明英宗酷爱大典来看,极有可能“生死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