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为何立4岁的载湉而不立17岁的载澂为皇位?( 二 )


一 礼法制度和现实状况,载澂不宜过继,需要载湉过继;
前文说,嘉庆五子,三子绝后;道光九子,五子绝后;嘉道咸三朝,近支宗室子弟夭折过多,不断的有出继;反对溥伦即位的惇亲王就是过继出去的 。同治十三年的时候,恭亲王奕訢已经四十多岁了,他有四个儿子,长子载澂,次子载滢已经在几年前过继给八弟,还有两个儿子早就夭折了 。
恭亲王奕訢,谥号“忠”,对大清绝对是忠心耿耿 。无奈的是,冥冥之中的上苍嫉妒这位英才,早年与皇位失之交臂,后来又夺走他两个儿子,对恭亲王打击已经很大了,天妒英才夺二子;根据礼法,恭亲王又把次子过继给兄弟 。
恭王四子,天夺二出继一,如果把载澂再过继给咸丰帝,恭王府就没有后代了 。忠心耿耿而又匡扶社稷的人,要是无后,太残忍了,恭亲王能忍受吗?天下人怎么看待?载澂是恭王府惟一后人,不宜过继 。
醇亲王奕譞婚后不久就生一子,二岁夭折;载湉当时三岁半,在当时已经可以请师傅了 。奕譞的两个儿子,天夺一出继一,对他和奕訢都算公平;更何况他才三十出头,还能再生 。
二 恭亲王地位和能力,大清离不开,位置不好摆;醇亲王的能力和地位,大清可以不要;
恭亲王奕訢当时是世袭罔替亲王,乾隆之后惟一的议政王,是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和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又是内务府总管大臣和宗人府宗正 。有太多事情离不开恭亲王,尤其是同治帝驾崩,国家关键时刻 。办丧事、修皇陵、新君登基、军国大事、外交洋务、宗人府、皇宫杂务等等等等 。
立载澂为君,恭亲王是父亲,国家的事情不是更好办,怎么说离不开恭亲王呢 。在鲁迅先生说“吃人的礼制”统治下,古代君臣关系,事情并不像我们想的现代父子关系能理解的,不能用现代的思维去理解当时 。
举例,听到立载湉为嗣,醇亲王奕譞立马谈到,王公相扶,仍痛苦不已 。为什么?古代宫女一旦入宫,很少能与家人再相见,《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在大观园与家人泪别那一幕,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天子无私情,朝堂无父子,不能再讲亲子关系 。
如果载澂即位,大清当家的是两宫皇太后,已经17岁的载澂,知道谁亲谁疏,谁远谁近;明朝的嘉庆帝,因为大礼仪案而兴大狱,就是争论该问谁叫爹 。这种尴尬的环境,恭亲王、两宫皇太后、载澂都不好处理,宫斗空耗国力,国家需要稳定,时局不允许载澂即位 。
网络配图
小皇帝自己是不知道已经过继给伯父,在朝堂上见到阿玛,指不定大呼小叫,成何体统?所以,醇亲王在光绪帝即位后提出辞职,很快就被批准,他后来谥号“贤”,真是贤 。
三 载澂是纨绔子弟,载湉即位更好教育;
正史记载同治帝得天花而亡,野史多倾向与得花柳,说的也很有眉目,电影《一代妖后》采纳了这种说法,我认为非常可信 。虽说天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根治的,但是早在乾隆年间中国就发明了接痘技术,对于天花的防治,还是有技术的 。顺治时发生过天花,皇家对此重视,再者既然是天花,为什么单单传染给了皇帝,难道天花是来寻仇的?同治帝驾崩原因,本文不做赘述 。但是同治帝私自出宫,是谁带他下天桥寻花问柳的,最大嫌疑人是载澂 。
载澂比同治帝载淳小两岁,是与载淳一样的天资聪明的调皮捣蛋鬼 。不同在于,同治帝在生在深宫高墙之中,自小就受到严格的管束;载澂不一样,在恭王府没有接受严格教育,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特别爱逛窑子,喜欢调戏妇女 。就这样一个人却进宫陪同治帝读书,又准许在内廷行走 。两个高中生年龄的孩子,不仅是堂兄弟,而且还在一起读书,都是天资聪明的调皮捣蛋鬼 。载澂把载湉带坏一点都不假,载湉十九岁驾崩没有儿子,载澂二十八岁去世也没有儿子,据说是他染性病丧失了生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