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鸦片战争真相:清军武器不比英军差( 二 )


刺刀改变战术
清军火枪火炮跟英国相差不多,弓箭还要厉害一些,怎么输得那么惨呢?首先说说英军装备的一样不太起眼的武器——刺刀 。滑膛枪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战斗中,白刃战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在刺刀发明前,滑膛枪兵必须有长矛兵保护 。刺刀发明后,一个使用装有枪刺的滑膛枪的士兵,就是一个长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是必需,导致战法和战术的进步 。
英军作战时,一般排成两列横队,队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单兵机动,站立装弹,立姿或跪姿齐射 。横队周围有由散兵组成强有力的屏障,与敌保持接触,骚扰、杀伤敌军,并分散敌方火力,使己方队列不致过分暴露在敌人火力下 。清军作战也须排成队列,并组成各种不同阵式 。列阵时,通常是重火器在前,其次轻火器,再次冷兵器 。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开放抬枪;再近,则以鸟枪击打 。三击不中,继之以冷兵器肉搏拼杀 。结果,清军打仗恨不得排出十几列队伍 。这种阵型,作战效能很低 。为了协调冷兵器和火器部队的步调,清军整个阵列只能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战术机动性相当差,很难运动到能最大限度发挥火力的有利位置 。灵活的英军队形,往往能够成功地通过迂回等机动动作,对清军最薄弱处实施攻击 。
网络配图

以逸待劳的英军
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80万人(包括八旗、绿营兵),在鸦片战争中,先后投入战争的有十万人左右 。英军最初派出大约海陆军七千多人,最高增至2万人 。在具体的战役中,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却未能显现 。英方利用船坚炮利的优势,牢牢掌握制海权,也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 。为了防御英军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从盛京到广东的七个省,几十个海口都得设防,分到每个重镇,驻守的部队就在4000人至1万人 。如此分兵,在每处都难以集合优势兵力,中英间的多次战役,中方投入的部队往往与英军相当,甚至处于劣势 。
鸦片战争中,由于交通不便、调兵速度的缓慢,加重了清军的困境 。在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的时候,道光帝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名,前往浙江征剿,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两千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经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清军怎能不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