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系造假?( 二 )


其实 , 终李世民一生 , 大唐帝国不仅在经济上无法与前朝比匹 , 在人口上也不及前朝甚远 。李世民故去三年之后 , 有一次 , 他儿子高宗皇帝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道:“去年户口增加了多少?”高履行答道:“去年共增加十五万户 。”李治顺便又问起隋代及现在的人户情况 , 高履行答道:“隋代开皇年间全国有八百七十万户 , 现在全国有三百八十万户 。”(事见《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说明经过唐代立国之后近四十年间的休养生息 , 其人口仍不足隋代全盛时的一半 。
从两代经济与人口情况的对比 , 贞观时的国力可见一斑 。
《新唐书·食货志》所谓“人行数千里不赍粮” , 也就是说行旅于途有得到食物补给的足够保障 , 无需自备干粮 , 这仅能说明商业的初步恢复 。至于所谓的“外户不闭者数月” , 只要参照麴文泰的“非复有隋之比也”的感慨 , 便不难明白 。
网络配图
其实 , 贞观之治的由来 , 是有其现成的摹本的 , 也就是说 , “盛世”造假 , 早有人为之 。所谓的贞观之治 , 不过是一帮御用史家依样画的葫芦罢了 。晋人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提到太康时的社会现状时 , 就有这样的溢美之词:“牛马被野 , 余粮栖亩 , 行旅草舍 , 外闾不闭 , 民相遇者如亲 , 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其口吻与贞观之治的描述何相似耳 。如此的太平盛世 , 却是不三代而亡 , 这牛皮未免吹大了 , 难怪后来房玄龄在主修《晋书》时 , 要弃干宝的《晋纪》如敝屣了 。
【揭秘: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系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