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都是有什么惠农政策?( 四 )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发挥**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 。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 。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 。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 。研究建立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 。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 。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 。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 。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 。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 。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 。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有关条款,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关系,2012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搞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