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历史真相: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三 )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 。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 。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 。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 。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 。
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 。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 。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
6、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 。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 。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 。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 。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 。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 。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 。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 。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
网络配图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 。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 。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 。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 。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 。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 。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 。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 。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 。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 。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 。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 。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 。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