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国官职排名,魏国中庶子相当于现何官职( 二 )


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秦国给了六国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不像其他国家要考资历和关系获得官职地位,在秦国,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
2、客卿度的实施
秦国历代国君坚定不移的实施“客卿”,让其成为人才引进政策的保障 。所谓“客卿”就是,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
秦国引进的人才,都是实用性的人才,并不是满口道德仁义的儒生 。侧重于能够在大争之世带领秦国富强的法家、纵横家、兵家等人才 。在人才利用方面也是,因才使用 。对于人才的选择,秦国更是不拘一格 。敌国、异族、流寇、奴隶,只要有才都可用 。
比如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就是个奴隶,张仪、商鞅、李斯都来自敌国 。
3、商鞅变法后的功勋度的建立
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实行功勋度,这种度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在官员选拔上面也得到了实施 。
想做官的,渴做五十石俸禄的官 。爵分二十级,爵位和分邑不在世袭,普通人都可有因功而获得爵位的机会,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还要除去属籍 。
这种度下,让大秦人才为了获得爵位,开始不惜死力的为秦国贡献才能 。
秦国二十级军功,其中最高级别为“彻侯”,终秦一朝,共有14位获得此爵位,他们是“卫鞅、公子通国、公子恽、恽子绾、魏冉、范雎、吕不韦、嫪毐、王离、王贲、令狐范、李斯、白仲、杜赫”,其中“外国人”有占了绝大多数 。
二、那么魏国又是如何丢失人才的呢?
秦国的人才大部分都来自魏国,商鞅 公孙衍 张仪 范雎等大才都曾经为魏国服务过 。
那么魏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才呢?主要还是因为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率先让魏国强大起来,让天下人看到了魏国对人才的重视 。让天下人才趋之若鹜,魏国瞬间人才济济 。
但也正因为魏国“人才实在太多了”导致了魏国人才走失严重 。
1、战国初期魏文候重用李悝,让其主持变法 。李悝变法很成功,让魏国变得强大起来 。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国家,天下人才都向魏国走来,先到魏国的人才,自然高官厚禄,但后来到魏国的人才,却几乎没什么好的待遇了 。
2、人才内斗 。魏国官职就那么几个,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高官厚禄,所以人才内斗是常见的事情,比如庞涓和孙膑,范睢和魏齐 。孙膑和范睢都是因为被别人刻意打压才离开魏国的 。
3、魏国国君目光短浅,魏国国君变法只为争霸,而非一统 。所以在人才的选择和任用上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比如范睢这种拥有远大战略目光的往往会视而不见 。
那些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人才,自然会向与魏国接壤的秦国走来,而秦国的接纳各国人才的政策也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 。
自古以来,治国兴邦,人才最重要 。秦国能够实现大一统,除去各国君王的励精图治外,各国人才也为大秦一统立下了不世之功 。商鞅变法强秦、张仪连横外交、范睢的远交近攻等等 。都为秦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秦穆公的求贤令,让天下英才向秦国流动,只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机会,秦国国君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个机会,才是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职名称

战国魏国官职排名,魏国中庶子相当于现何官职

文章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职名称有县令、县丞、县尉、县司马、县司空 。
齐桓公时,管仲整理政治军事,实行“叁(三)其国而伍(五)其鄙”的政策,曾把鄙分为五属来统洽 。战国时,齐设五都,可能是从五属演变而来的 。五都不同于五属,就是五都已带有郡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