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 字伯潜 , 号弢庵 , 福州人 ,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 , 早年入翰林 , 因直言敢谏而闻名 。1911年 , 陈宝琛开始担任溥仪的老师 。他在溥仪的师傅中任职最早 , 时间最长 , 感情最深 。多年后 , 溥仪去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的时候 , 陈宝琛不顾老病之身赶去劝谏 , 可惜这时他昔日的学生已经不听他的了 。溥仪后来回忆道:“在我身边的遗老中 , 他是最稳健谨慎的一个 。当时在我的眼中 , 他是最忠实于我、最忠实于大清的 , 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 , 他是我唯一的智囊 。事无巨细 , 咸待一言决焉 。”
日本采访人员秉均学人推测 , 可能由于长期不能与生父生活在一起 , 让溥仪对陈宝琛有了类似于父亲的感情 。溥仪去探望生病的师傅 , 也是基于这样的私人感情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 , 这次探望在陈家引起的却是轩然大波——陈家上下数十口跪在门前阻止溥仪入内 , 理由是皇帝探视臣下违背礼法 。
其实 , 这样的事情清朝早期的一些皇帝也不是没干过 , 以此表达对臣子的宠信 , 臣子家人一般会受宠若惊 。不过陈家的举动更像是一种特殊的施压——老臣们看到小皇帝总是亲近洋鬼子及其西洋学问 , 在用一切手法和机会进行劝谏 , 以逼迫其回到“正道”上来 。
无奈的溥仪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紫禁城 , 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真情变成了劝谏的筹码 , 而且他又不能和任何一方的师傅谈 , 后来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听说胡适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 , 而胡适又不是庄士敦这样的洋鬼子 , 于是决定打电话给这位大教授 。
日本采访人员对此事的描述到此为止 , 并没有说明胡适先生面对溥仪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
胡适日记里的秘密
1922年5月30日 , 溥仪和胡适在养心殿会面 , 溥仪称胡适为先生 , 而胡适则称他为皇上 , 两人谈了不到半个小时 。有意思的是 , 胡适后来在谈到这次约见时 , 只字未提日本采访人员所说的那个烦恼 , 他说当时与溥仪谈的主要是文学 。
那么 , 是日本采访人员无中生有制造了假新闻 , 还是胡适对此顾左右而言他呢?由于当事人已过世 , 无从核查 。
不过 , 以胡适一贯谨慎的个性 , 其故意避而不谈的可能性很大 。胡适是新文化领袖 , 溥仪则是逊清废帝 , 两人的见面在当时很敏感 。人们更多地关心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政治符号 。会见结束后 , 胡适因称溥仪为“皇上” , 还在舆论中颇遭责难 。批评者认为他的叫法是“奴性”的体现 。与此同时 , 清宫的师傅们也对皇上召见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大表不满 , 担心溥仪会被胡适“蛊惑” , 不再努力去当他们期待的“明君”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传出溥仪是因为不知如何面对师傅们而请教胡适 , 无论对谁 , 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笔者倒是认为 , 日本采访人员的说法极有可能是个合理解释 , 并非假新闻 。
胡适后来曾隐约表达了对溥仪的同情 , 他形容溥仪是“有个性”的少年 , 并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心中的无奈:“咬不开 , 捶不碎的核儿 , 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 , 千年的礼教 , 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这首诗 , 胡适没敢发表 , 把它藏在自己1922年6月22日的日记中 。从诗里的文字看 , 见面时溥仪似乎真的曾向胡适倾诉过某种烦恼.
- 揭秘:清朝道光皇帝与后妈孝和睿皇太后的私情
- 揭秘秦始皇三次东巡寻长生不老药
- 揭秘朱元璋鼓励越级上访却成全公报私仇
- 揭秘三国将领袁术手下的主要谋士都有哪些
- 揭秘水浒:杨志护送生辰纲那生辰纲究竟是啥
- 历史大揭秘:到底是谁要在圆明园致嘉庆于死地?
- 陵墓风水:揭秘雍正清东陵墓地的玄机
- 揭秘: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厉害?
- 侯方域归顺大清后名妓李香君做出了什么选择
- 揭秘:明崇祯皇帝是大清国卧底的八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