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二 )


【解密:从高第取代孙承宗的幕后看明廷的可笑无能】 柳河之役的起因和过程,大家在网上都搜得到,我就不详细覆述了 。总之,马世龙身为大将,竟然预计不到水师行动的时间,整师渡河,竟然喧嚣四昼夜!这已经近似儿戏了 。果然,渡河的关宁军被后金一击而败,两员大将殒命,这下子篓子捅大了 。
本来,如果关上上下一心,孙承宗还是可以把这次失败瞒一段时间的 。从孙承宗向上报称,柳河失败只不过是一次巡哨失利,就可以看出,其实孙承宗不想走,马世龙也还想接着干 。结果被孙承宗压得死死的喻安性看到了机会,一封奏疏递上去,把柳河之败的前因后果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并声称自己全不知情,一下子把孙承宗和马世龙逼到的墙角上 。
本来,朝局自天启四年发生剧变,东林一系纷纷落马,关上已是东林的最后一块安全的根据地了,孙承宗肯定是想为东林把守住这个最后一块阵地的 。但是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用人失察的错误大白于天下,而且还连带着撒谎欺君,这个罪过可太大了 。于是孙承宗只好上疏要求辞职 。但是这时个辞职并不是真心的 。天启可能一时还没有下定决心,于是照例下旨慰留,孙承宗也就不再提辞职一事,想就这样混过去算了 。但问题是,朝中各员敬孙承宗是帝师阁臣,可以不追究他欺君的罪过,但是不可能还继续容忍他留在关上为东林守阵地 。于是攻击马世龙的弹章一封接着一封到来 。这时,一个重量级人物出手了,他就是兵部尚书高第 。
高第是阉党,从前也被东林伤害过,所以他对孙承宗出手是必然的 。但是,宦海沉浮,谁都不傻,出手是肯定的,什么时候出,怎么出,这里面大有讲究 。高第先是上了一封看起来完全是为关门防御筹划的奏疏,但是内里加了一句份量很重的,让人一看就是针对孙承宗去的话:“若夫据险持久,以致彼之坐困,设法转输以便我之接济,此皆督抚事也 。至于榆关锁钥,海岛声援,与夫蓟门防御,宗社安危系焉 。藉令将帅非人,而徒以朘剥之资供其傲睨之性,道路以目,上下灰心,谁实御将,令其至此?”
这是高第对于天启态度的试探 。如果有门,那么天启不会对“谁实御将,令其至此”这八个字反感,如果孙承宗圣眷未衰,那么天启必然会反驳一两句,那么就收手,再妥良机 。
果然,天启对高第的奏疏只字未否,高第看到了希望 。又连着上了第二封奏疏 。不过这第二封奏疏里就对孙承宗只字不提了,因为已经不用提了,天启的态度、自己的态度已经摆得明明白白,就看天启接下来怎么干了 。果然,不出几日,高第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以本兵行边,直赴山海 。
这个任命,对于孙承宗来讲实在有点尴尬 。因为事先没有和他打招呼 。你天启派一个正牌的兵部尚书来,什么意思?那太明显了,跟直接赶我走没区别呀?孙承宗不得已,只能再次上疏请辞 。这回痛快地得到了应允 。
我们回头看我摘的那两段搞笑的记载 。这就是孙承宗离职后发生的事 。天启因为有当年撤走熊廷弼导致痛失辽沈的惨痛教训,所以对于边疆大臣的去留一直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他不想让自己为将来的问题负上一丁点责任,保留自己说话的权威 。丁绍轼等文官也不傻,当年熊廷弼离职,天启一怒之下处理了好几个弹劾熊的言官如郭巩、姚宗文等,这个责任也不好背在身上 。虽然会议研究可以把责任分摊给大家,但是毕竟自己是阁臣,这种责任能少担一点就少担一点 。于是出现了皇帝和阁臣互相推诿责任的千古笑谈 。
明廷连一个总兵的去留都没人敢负责,这样的朝廷不亡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