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坐在沙发怎么拍照,给一篇小说评论的范文!!!( 三 )


《失踪》即是一篇读后令人沉重压抑、有颇多深思的作品 。小说情节很简单 , 主要写受到家人冷落的张三为了重得家人的关怀 , 在录像带的启发下 , 离家失踪 , 以期唤醒家人的良知 , 最终却未能如愿的故事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将张三在这样的处境中的孤寂无助、孤立无援 , 以及内心的痛苦和精神所受的种种创伤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 。
作家笔下的这个社会 , 是一个充满功利色彩的社会 , 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缺乏同情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 。张三可以说是这个人性异化的社会的边缘人和牺牲品 。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的遭遇一样 , “张三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 , 他的喜怒哀乐就是全家人的喜怒哀乐 , 他一次小小的感冒都会惊动全家” , 然而当“张三患上一种慢性病以后 , 他因此失去工作、地位和收入 , 昂贵的医药费使全家陷入贫困的边缘…… , 家人终于表现出厌恶、嫌弃和冷落的心态 。”原本应是充满关怀、爱心和真情的正常人性下的家庭关系转变为一种绝对的利用关系 , 张三一旦失去利用价值 , 成为家庭包袱后便被无情抛弃 。
作家对张三这个小人物塑造是充满同情的 , 同时也是充满敬意的 。因为张三虽然遭受不公正待遇 , 但在德行上 , 他远比周围的功利主义者高尚 , 可以说是一个崇高的不幸者 。张三面对家人的冷落时 , 还能站在谅解的立场上 , 认为“他连累了他们” 。当张三受录像带启发 , 决定重唤家人的关爱时 , 他也并没有一开始就采取极端的“失踪” , 因为他“想象自己失踪后 , 全家人四处寻找 , 痛不欲生的情景 , 不禁黯然泪下 。他不愿意家人经受这样的打击 。”在张三用录象带再三暗示下 , 家人仍然无动于衷 。张三这才失踪“其实他不想这么干 , 是他们逼他这么干的”。张三失踪时还在为家人考虑 , 他不想让他们找不到他 , 他的失踪是手段 , 不是目的 。他不想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 , 让家人急得死去活来 。然而张三的家人 , 面对张三的失踪始终无动于衷 。“其实张三失踪的当天晚上 , 大家就发现张三不见了 , 只是没有人点破罢了 。”只有在第七天 , 马良来找张三时 , 家人才假惺惺地惊呼张三失踪了 , 并假惺惺地去寻找张三 , 其实各自却是去干各自的私事 。在张三与家人情感、态度、行为的巨大对比和反差中 , 作家完成了对人性的失落的悲剧性的辛酸而辛辣的表达 。
《失踪》无疑是一曲人性悲歌 。但在笔者看来 , 作品的写作价值 , 不仅仅在于描写、展示、批判了这个功利社会的荒诞性和残酷性 , 作品更是对爱和真情的完满人性的热切呼唤 。这也许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所采取的写作立场——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反面例子以资提醒 。
当然 , 《失踪》的写作价值远不止在其认识价值 。在创作的手法上 , 小说的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也很具借鉴价值 。通过张三的遭遇与录像带中日本摄影师的遭遇相对比 , 张三的善良、幻想与家人的冷酷无情的对比 , 张三住的茅屋的寒酸冷清与张三家里的热闹喜庆的对比 , 以及张三床柱上那根红绸子提醒今年是张三的本命年的细节描写 , 极力渲染了张三遭遇的不幸 , 在巨大的反差中凸现了悲剧性 , 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