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痛恨柏林墙的倒塌?( 二 )


在他们看来,这有点像是恶性循环:因为就业岗位减少,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选择前往前西德城市,城市人口减少,税收随之减少,剩下来的老人则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政府又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大规模的基建以吸引投资者,就业岗位因此进一步减少 。
那么,是不是不该实行这样一步到位的兑换呢?当然不是 。

谁最痛恨柏林墙的倒塌?

文章插图
德国政府选择1:1的兑换比率,其实是一种转移支付,迅速实现了东西德社会福利和收入的接近,同时也使得西德的资本在东部无法获取廉价劳动力资源,无“血汗工厂”之忧 。加上社会福利保障,从而确保了原东德人的基本生活 。虽然前东德地区确实面临产业转型的艰难,不过,高额福利还是能够确保前东德地区的变化,道路和住房是最明显的变化 。
谁最痛恨柏林墙的倒塌?

文章插图
更何况,即使没有这个货币兑换,难道前东德地区就不需要产业转型了吗?当然不是,那些落后僵化的产业,本就应该被淘汰 。将产业转型的阵痛归咎于西德政府的补贴,简直就是“拉不出粑粑赖马桶”,也倒置了因果关系 。而这种思维逻辑,恰恰是前东德既得利益者的逻辑,因为铁饭碗没了 。
其实,在这个产业转型期里,前东德人面临着巨大的人生机会 。他们有了自由创业的可能,有了各种制度和福利保障,也有了自由迁徙的权利,可以去前西德地区乃至西欧其他国家发展……他们还有了更多学习机会,新的教育体系和知识体系向他们敞开大门,无论是大学教育、职业教育还是继续进修,都带来了人生的多种可能 。
换言之,只要你努力,完全可以在新德国的自由空间里寻找到人生的方向,但许多前既得利益者选择了放弃,并在此后若干年里怨天尤人 。
同样是2011年的数据显示,前东德地区的平均工资仍比前西德地区低17% 。许多人将这类数据当成了如今德国东部不如前东德的佐证,其实非常荒谬 。因为在柏林墙倒塌前,东西部工资差异达到了60% 。
谁最痛恨柏林墙的倒塌?

文章插图
东西德不仅仅工资差异大,生活水准差别更大 。东德人民在计划经济下想要改善生活,也得跟着国家的脚步,订购一台洗衣机需要几个月时间,买一辆小汽车甚至需要排十年以上的长队 。曾有前东德学者说,许多家庭因为要等十二三年才能拿到车,所以家中若有孩子出生,就立刻以孩子的名字去订车 。两德统一后,他们获取的自由中,也多了购买自由这一选项 。
而且,经济并不是唯一 。有一项统计结果是这样的:85%的东德人和81%的西德人认为东德人应当为通过和平方式结束黑暗统治而感到骄傲 。对于“统一后,哪些梦想被实现”这个问题,90%的受访东德人和94%的受访西德人提出了同样的答案:法制和自由 。
【谁最痛恨柏林墙的倒塌?】至于其他,完全可以通过时间去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