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灭十族:揭秘"骨鲠之士"方孝孺( 二 )


建文初,方孝孺任翰林侍讲学士,又“值文渊阁” 。无疑是建文帝的重要谋臣 。朱棣“靖难”之时,方孝孺自然愤慨,“诏檄皆出其手”,以他之文采,写这种文章,一定是非常好看的 。但是,他在处理朱棣叛乱的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失误 。儒家理学之知识分子遇事犹豫、当断不断的毛病,毕然而现 。
具体来说,有几件事 。一是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时,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没有将朱棣放在眼里 。以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难事 。善良又有点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还给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谕,不准任何人伤害他的叔父朱棣,以免让他担上杀叔父的罪名 。
网络配图

正是这道口谕,燕王朱棣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才敢于亲冒矢石,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而毫发不损 。联想到建文初年,徐达之子徐辉祖曾力劝建文帝扣压朱棣之子,建文帝犹豫如常,居然没有同意,结果便是放虎归山,让朱棣可以无所顾忌了 。二是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荐了平叛的统帅,他的好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正是这个浑蛋,既打了败仗,又打开金川门迎贼 。
在此之前,已有人向建文帝李景隆有异志,但“帝雅信孝孺,遂不复疑,坐成开门之变,盖不免于误国云”(明姜清《姜氏秘史》) 。等到最终方孝孺如梦初醒,强烈要求建文帝杀李景隆时,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三是朱棣军渡过长江,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方孝孺又支了一个最臭的招儿 。其时,“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立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
眼看南京不保,有人劝说建文帝暂避,毕竟,大半个中国,仍在建文帝控制之下 。好汉也不吃眼着亏嘛 。可是方孝孺力主守城,以待援兵 。他甚至说:“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居然要让皇帝以死酬志 。可见迂腐之极 。结果是陈碹以战舰降燕,李景隆打开了城门,建文帝也在一场大火之后“不知所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