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发生规律.

【棉铃虫发生规律.】棉铃虫发生规律.
(1)发生代数: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及其以北地区每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及华南棉区每年发生5~6代,个别地区可发生7代,冬季蛹不滞育 。
(2)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棉铃虫食物营养条件和栖息环境的变化,对棉铃虫的存活、繁殖和危害程度影响很大 。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增加了复种指数、间种套作、各地吨粮田的开发、水月巴措施加大,小麦高产早熟品种的大量推广,既为棉铃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营养条件,又为棉铃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近几年棉铃虫特大暴发,与麦套棉面积的扩大,第四代棉铃虫的虫量加大,越冬虫量的基数加大是有较大关系的,
(3)与气候条件关系:对棉铃虫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 。成虫产卵期需20℃以上的温度,如这时遇有寒流侵袭,成虫产卵活动受到影响,发生量将降低 。8~9月份气温变化将影响秋季种群数量及越冬基数;秋季低温来临早,末代卵的孵化率和发生量降低 。适于成虫羽化的土壤含水量为7.6%,土壤含水量达25%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达93.3% 。大雨和暴雨对棉铃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极为不利 。秋季雨量过多,雨期过长,对棉铃虫越冬不利,处于积水棉田中的越冬蛹可全部死亡 。

棉铃虫发生规律.

文章插图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玉米病虫害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 。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 。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 。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 。
二、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 。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 。可喷洒12%绿乳铜等 。
三、玉米圆斑病: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 。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 。
四、玉米黑粉病: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 。
五、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 。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 。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 。
六、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 。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
七、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 。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 。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主要有哪几种虫害?